根据安排,与会各方将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围绕恐怖主义,全球增长与贸易,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与能源,与非洲伙伴关系、移民和健康,数字化与提高女性权益召开阶段会议。不过,在自由贸易、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欧美之间的分歧恐难弥合。有分析称,本届峰会或是“艰难的”。
在今年5月举行的西方七国集团(G7)峰会上,坚持自由贸易和巴黎气候协定的欧洲各国与推行保守主义、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美国间的矛盾激烈并公开化,各方最终“不欢而散”。据德国媒体报道,6日下午特朗普飞抵汉堡后就立即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进行了约一小时的会谈。双方依旧在贸易和气候变化的话题上存在巨大的分歧。
《南德日报》记者甘默林表示,巴黎气候协定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最基本的协定,“如果没有了巴黎气候协定,一切都是空谈”。在她看来,虽然美国远离欧洲大陆,难民危机很难蔓延到北美,“但气候变化随处都在”。对于此次峰会各方就气候变化达成一致的前景,甘默林有些不确定。关于这个问题,《汉堡晚报》记者安德烈斯·戴也表现出了一副失望的表情:“美国第一,你懂的。”
对此,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朱杰进表示,如果将去年年底公布的峰会议题和如今最终确定的峰会议程作比较,可以发现“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被设置在同一个工作阶段会议中讨论。朱杰进认为,主办方德国或许是希望从可持续发展以及能源的角度切入来谈气候变化,淡化与美国在一些问题上的分歧。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6日在新闻吹风会表示,在各方深入交换意见的基础上,对各方在G20汉堡峰会上就自由贸易和公平原则的议题达成政策共识充满信心。他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出现复苏的积极迹象。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贸易关系,符合每个G20成员的利益。中国坚定不移地支持经济全球化进程。朱光耀强调,中国坚定兑现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承诺,希望所有G20成员加强政策沟通,维护团结,坚持G20所有成员达成一致的原则,共同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