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的重头戏——小作曲家工作坊日前在上交音乐厅举行。纽约爱乐用低音长号、小提琴、打击乐等不同特性的声音和表现力,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丰富他们的作品。
短短7天的课程后,孩子们将每人创作一部融入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圆号、女高音、打击乐六种不同元素的重奏作品。明天,小作曲家们的10部作品将被上海交响乐团搬上舞台。
击掌、跺脚、用不同曲调唱出“贝多芬”三个字,孩子们围成一圈,音乐火花在传递、在碰撞。工作坊的课程更像是游戏,乔恩让每个人用肢体动作“说出”自己的名字,彼此模仿让生疏变得熟悉;各种热身游戏帮助中国孩子褪去害羞,现场气氛渐渐变得轻松活泼。
据悉,参加此届小作曲家工作坊的10个孩子中,最小的仅7岁,最大不过17岁,他们都能熟练掌握一到两门乐器。朱肖瑜曾在去年参加过MISA乐队并担任过学校乐队首席。多年学习小提琴的她,同时还是个流行音乐迷,最初接触作曲是在学校音乐课上,当她驾轻就熟地在西贝柳斯乐谱制作软件上打下音符,那创意迭出的乐曲令老师惊讶不已。作曲零基础的她笑说,能“中标”实在是运气:“和班里就读于音乐附中的同学相比,我几乎没有任何技能优势,我只能靠想象力了,他们真的都很厉害。”
别看仅10岁的缪容是班里最小的,他可是个“快手”,按要求得7天完成的重奏,他提前两日就已完成。不怎么会说话的缪容面对记者的提问,有些拘谨和害羞,他所有的话都融在了音乐中。自幼儿园大班开始学钢琴的缪容,还擅长吉他、小提琴、尤克里里,甚至学过一段时间的古筝。在他不到10岁时,就以小提琴手身份加入黄浦青少年活动中心管弦乐队和民族管弦乐队。四年级时,他担任了POKI电声乐队的吉他手,并帮助乐队多次获得打击乐比赛奖项。导师评价缪容作的曲子有种初生牛犊的冲劲,特别具有个人风格。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