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娱/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冈仁波齐》姐妹片《皮绳上的魂》后天公映~~~
《冈仁波齐》姐妹片《皮绳上的魂》后天公映~~~
《冈仁波齐》姐妹片《皮绳上的魂》后天公映~~~
《冈仁波齐》姐妹片《皮绳上的魂》后天公映~~~
     
2017年08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冈仁波齐》姐妹片《皮绳上的魂》后天公映
带你打开魔幻西藏
孙佳音
  台前幕后

  电影《冈仁波齐》目前仍在上映中,张杨导演同一时期拍摄的电影《皮绳上的魂》(见右图)也将于8月4日全国公映。本周,电影在沪举行点映,两片全然不同的故事节奏和画面质感让人印象深刻。放映后张杨导演为观众揭秘:“《冈仁波齐》和《皮绳上的魂》,都是同一个摄影师郭达明,实际上也是一支相同的剧组团队。但《冈仁波齐》我们希望尽量做出纪实质朴感,《皮绳上的魂》就尽量让色彩饱和,魔幻性的华丽景色也变成了电影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

  魔幻现实主义

  《皮绳上的魂》曾在2016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并获得最佳摄影奖,电影根据西藏著名作家扎西达娃的两部短篇小说改编,将《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和《去拉萨的路上》的剧情融为一体。电影中有三条主要剧情线:猎人塔贝护送圣物天珠去传说中神秘的掌纹地;一对藏族兄弟寻找塔贝复仇;作家格丹寻找小说中的角色塔贝,找寻这段救赎的终极意义。三条叙事线,多个时空,互有交集,赋予这部电影强烈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张杨导演介绍说:“扎西达娃老师当年写小说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过主题的事,就是突然对这个内容有了想法,马上就动笔。电影差不多也是这样的,创作的时候有很多东西自然生长出来。这是由两个小说改编的,但和两个小说都不一样,产生了一些属于电影的、有特殊意义的东西。”

  跑遍藏区选角

  占堆的饰演者索朗尼玛当天也来到了现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他,看完电影后非常激动,亲切地称呼张杨为哥哥:“导演哥哥的脾气特别好,每天第一个到场等我们。我们拍《皮绳上的魂》,平均海拔4500多米,最后一场在喀隆拉雪山上拍打戏,哥哥也有高原反应,监视器前他的嘴唇都是紫色的,但他一直在坚持。通过《冈仁波齐》和《皮绳上的魂》,可以说是打开了整个西藏的钥匙。”

  面对索朗尼玛对他的高度评价,张杨反而颇有几分感慨地聊起片子从筹备到公映的不易,“索朗尼玛是比较特别的,2007年我写完这个剧本的时候他19岁,我在北京碰到他,感觉他的形象太好了,我就说你肯定是两兄弟里的一个。没想到多年后拍摄,他演了哥哥占堆。”张杨还补充说:“这些演员来自各大藏区,副导演用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跑遍了藏区选择演员。”

  勇于打破常规

  观众对于本片的时空与叙事结构给予了高度肯定,张杨表示:“2007年剧本就写完了,写完就是这样的结构。包括以前的一些片子《昨天》《爱情麻辣烫》,都希望在电影叙事上有些不一样的东西。《皮绳上的魂》你必须看到最后一分钟,才能把整个电影所有的东西全部读懂、读透。很多电影看到这里,观众就能想象到后面的情节,但看《皮绳上的魂》不会这样,会打破这种常规。”

  坐在观众中间,张杨幸福感油然而生,“现在的观众水平特别高。《冈仁波齐》打开了另外很多领域的观众群,希望大家也喜欢《皮绳上的魂》。商业片,某种意义上来说,需要一些同质化的东西,需要符合大众审美的东西。但是艺术片,就是要彻底打开你的心路、头脑,每个东西要特别不一样的时候才有它的生命力。” 

  本报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32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养生/新民健康
   第A27版:汽车周刊
   第A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素”色照样锦上添花
带你打开魔幻西藏
大量新人演自己青春气息扑面来
“紫荆花开”集邮卡首发
新民晚报文娱/文体新闻A18带你打开魔幻西藏 2017-08-02 2 2017年08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