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0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望燕南园
王雪瑛
  王雪瑛

  天空湛蓝着,阳光明亮着,我走在北京大学的五四路上,随着风和阳光,穿过百年纪念讲堂,来到了燕南园。燕南园位于燕园之南,是燕园的“园中之园”。

  燕南园是上世纪20年代,燕园建成初期燕京大学专门为教师建造的住宅区,是当年条件一流的西式别墅小区,按照当时燕大中外教师住宅的编号顺序,燕南园的住宅楼被定为51号到66号,后来学校扩建,增加了50号。与教学区和办公区那飞檐斗拱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全然不同,燕南园是西式庭院别墅,据说除泥石砖瓦取自当地,其他建材多由国外运来。

  历经近百年岁月的风霜雨雪,历经近百年时代的风云变幻,这些庭院别墅在春日的阳光下,安静地怀想着各自的前尘往事,欣悦地欣赏着喜鹊活泼的飞来飞去,淡定地倾听着喜鹊喳喳不绝的话语,他们如同阅历丰富的老人,平和沉静的面容下,有着波涛汹涌的故事。

  1952年院系大调整时,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一批著名学者也汇入北大,他们多数入住燕南园。燕南园先后迎来北大的校长、学部委员、科学院院士等。在这些别墅中,人气旺盛的庭院中有燕南园东部的56号,这里的主人是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周培源,他在1978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周培源特别爱花,每当春风吹醒北国大地,56号庭院前繁樱如雪,暖风轻拂,花枝摇曳,人称“周家花园”。“花园”的大门对赏花者是敞开的,无论教授还是学生,那里是爱花者的心仪之地。

  周培源是一个才华横溢思维缜密的科学大家,他还是一个有锋芒有担当有激情的知识分子,他对祖国的热爱,一往无前,他对妻子的挚爱,一生相依。1932年6月,当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亲自主持了他和王蒂澂的婚礼。

  漫漫人生路,他们携手60年,分担风霜雨雪,分享春花秋月,燕南园里留下他们并肩漫步的身影。他们育有四个女儿,在女儿们的眼中,父母一直就是一对恩爱的恋人。两人一同外出时,父亲总是把手臂伸向母亲,她挽着他的手臂形影不离。

  晚年王蒂澂瘫痪在床,他们不能一起漫步燕南园了,每天早晨周培源都会到妻子的房里问候:“你今天感觉怎么样?腰还疼不疼?我爱你,60多年我只爱过你一个人。你对我最好,我只爱你!”周先生晚年右耳失聪,他说话声音响亮,每天全家都会聆听他那“爱的誓言”,这位周密严谨的科学大家,每天对爱妻诉说爱的话语,心中的深情不变。一生只爱一个人,他们在60多年的日常人生中做到了,将爱的传奇变成了现实,他们在燕南园中留下了爱与美的诗篇,真挚而质朴,温暖而坚实。

  午后,燕南园依然是蓝天下的安静,喜鹊依然是兴冲冲的向导,他们兴致不减依然向我喳喳诉说,他们知道我还不会离开,因为燕南园的往事很多很多。我来到了63号,这里曾经的主人是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

  1952年5月,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住进了燕南园63号。我想象着,在燕南园深夜的幽静中,在独立而艰难的思考中,马寅初仿佛又看见了蔡元培先生办公室的灯光,又听见他亲切的话语……马寅初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分子,他在《北大之精神》一文中写道:“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往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在他的选择中,有益于国家是高于一切的准则。他不仅以文章阐释他的北大主义,还以自己的路径践行着他的北大主义。

  1953年,中国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普查的结果引起了马寅初的关注。1957年7月,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他认为“必须有计划生育和控制人口。”1979年,97岁的马寅初得以平反,5月10日,马寅初在北京医院以百岁高龄辞世。

  从1957年到1979年,这漫长的20年,是他一生中艰难而又曲折的20年,也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20年。多少个风雪严寒的冬日里,他在思考中等待春风的温暖,多少个酷暑闷热的夏天,他在研究中等待秋风的清新。马寅初教授毕生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控制人口等重大问题献计献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科学、人口科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

  他的塑像还在燕南园的故居前,留在北大的校园里,他坚持真理的形象留存在民族与时代的记忆中。

  天色暗了,走在暮色渐起的燕南园,我仰望天空,大树粗壮的主干上伸出许多枝桠,细长的枝桠繁杂地伸向天空,它们细密地围住了一枚银白的小月亮。那小月亮犹如回望着过去的眼睛,那密密匝匝的枝桠如同过往生活留下的丰富痕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家装专版
   第A08版:街拍/新民印象
   第A09版:街拍/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A24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记忆中的空调
回望燕南园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理发的事
两姐妹(油画)
打油杂咏(两首)
青岛迎宾楼(钢笔画)
星空无垠 矢志求索
“偷懒”的评先评优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19回望燕南园 2017-08-06 2 2017年08月0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