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分子诊断助力精准医疗
魏立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今,分子诊断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子诊断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新的指标不断涌现,为临床精准医疗提供了重要保障。基因芯片技术、下一代测序技术等分子诊断新技术临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在进一步带动分子诊断学科发展的同时,也对分子诊断行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日前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主办的“第一届东方分子诊断学术会议”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分子诊断助力精准医疗”,这一主题很好地反映了医学的时代需求以及临床医学与分子诊断学科的关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教授在会上做报告称,肿瘤的异质性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也是实现肿瘤个体化治疗的最大障碍,这主要是因为人体微环境和多种致病因素的差异,以及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肿瘤精准诊疗的开展需要大数据的积累与深度挖掘、肿瘤精确的分子分型、精准的机制研究以及国际化规范的临床研究,其基础是基于多组学大数据的标志物发现与临床转化。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卢大儒教授做了题为“基因检测的思考与探索”的精彩报告。卢教授指出,基因检测是实现精准医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目前基因检测的热点和主要应用集中在:遗传病基因突变筛查与突变热点基因检测、遗传病与出生缺陷的产前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遗传病与不孕不育的PGD/PGS(第三代试管婴儿基因筛查诊断技术)、药物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基因检测、肿瘤靶向药物的体细胞突变检测、肿瘤液体活检的基因检测、恶性肿瘤与多基因病的易感基因和HPG基因检测等方面。他强调,基因检测应根据不同临床需求进行选择,适当的时候采用“组合拳”。

  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主任委员高春芳教授总结道,分子诊断技术更新之快,使得“最适宜的技术永远在路上”。多学科融合将推动分子诊断临床应用的深入发展,最终受惠广大患者。魏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视觉/新民印象
   第A09版:视觉/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话题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国学论谭/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扫码关注新民康健园官方微信
肿瘤诊治,让沃森机器人帮你忙
分子诊断助力精准医疗
三分靠医生,七分靠自己
“鼠标手”手腕痛该如何缓解
新民晚报康健园A27分子诊断助力精准医疗 2017-08-13 2 2017年08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