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10小时朗诵接力”上午在书展首次启动~~~
“10小时朗诵接力”上午在书展首次启动~~~
“10小时朗诵接力”上午在书展首次启动~~~
“10小时朗诵接力”上午在书展首次启动~~~
     
2017年08月1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10小时朗诵接力”上午在书展首次启动
20位作家轮流为文学“起蓬头”
朱渊
■ 叶辛在朗诵记者 郭新洋 摄
  上海书展第二天,人流照常于8时涌向上海展览中心。今天除了等开门的队伍,还有三三两两文艺青年聚集广场,等候一场长达10小时的朗诵接力赛。9时刚过,著名作家叶辛携《孽债》如约登场。

  “若尘吾友:没想到我在月亮坝给你写信吧?原谅我给你带去的是个不幸的消息,韦秋月死了……”这是《孽债》中的段落。隔着25年的时光,再读曾逐字逐句写下的经典,叶辛的声音透着一份悠远的意境,仿佛他自己也被带回了难忘的知青岁月。朗诵了《孽债》片段后,叶辛还朗诵了新书《古今海龙屯》的题记。叶辛说:“文学是人的另一种食粮,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忽略、被舍弃。”

  10个小时、20位作家、10处充满文学记忆的上海地标,成功描绘出一张上海独有的文学地图。除叶辛外,李敬泽、金宇澄、冯唐、徐则臣、李宏伟等作家们也分别轮候在上海作协、巴金故居、柯灵故居、思南文学之家、上海文艺出版社、茅盾旧居、鲁迅纪念馆等承载着上海文化历史内涵的老建筑,朗诵文学名著,向经典致敬。

  谈到这场接力的意义,为整场活动打头阵的叶辛答得很诚恳:“这样10小时的朗诵接力也好,如今博物馆为新展览策划的种种活动也好,都是上海人说的‘起蓬头’,我们愿意起这样的‘蓬头’,为的是吸引更多人捧起书本,来感受文学的魅力。说到底,不论是读书或者逛博物馆,都应该是安安静静一个人干的事儿,不但要人静还要心静。希望热闹过后,人们会被真正吸引进入文学的天地,静下心来读一本书。”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好吃周刊
   第A26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A27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A28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20位作家轮流为文学“起蓬头”
李敬泽:写这本书快乐如唱歌
用创新打造可阅读的城市
李宗盛: 珍物不过寻常物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620位作家轮流为文学“起蓬头” 2017-08-17 2 2017年08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