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物 拼贴成生命
什么是珍物?李宗盛开门见山:“珍物不过寻常物”。曾被奶茶(刘若英)“嘲笑”生命中有很多盒子的李宗盛坦然表示:“我就是那种习惯留东西的人。”所以当被编辑夏楠邀请,在收藏颇丰的珍物中择一两样做描述时,李宗盛乐观极了:“家里到处都是这样的东西。随手挑一件就足够吹嘘半天。”
然而,真到动笔,内心却经历了一番难以描述的搏杀。“小女儿的口水巾、写词用的卡式录音机、几十首歌词手稿、用打工的钱买的第一张黑胶唱片、高中联考二度名落孙山的成绩单,老情(人)在我遭逢困境时送的书,还有织布拼就的心形布画,有段时间我每天给它喷香水。”李宗盛细数着他的珍物娓娓道:“当然,还有最具竞争力的那八颗糖炒栗子,特意买给老娘,老娘却咬不动,这些都被我用盒子、布袋一一收藏着。”
最终的胜者是陪伴李宗盛几十年,曾用它写下过《夜太黑》等经典的自动铅笔:“我特别迷恋0.5HB铅笔芯辗转于纸张的感觉。那种粗糙、迟钝、实在的接触,好像要把写的每一个字都种在纸上一般。”有趣的是,当年的“学渣”李宗盛完全是因读书不灵光才弃笔拿琴的,如今兜兜转转,是琴又让他拾起了笔。
珍物 看得见自己
互动提问环节中,特别从台湾赶来的歌迷羞涩地说,自己有收藏那些“承载不好回忆”物件的习惯,她问李宗盛:“你是否也会收藏这样的东西,这算不算珍物?”李宗盛停顿片刻后豁达地爽朗大笑:“你是要问哪个?”而后,他字斟句酌地答疑解惑:“人生分很多阶段,现在眼中的寻常物,过20年后可能珍贵无比;现在放不下的珍物,过20年后也许不值一提。”
“多年以后审视摩挲旧物,对我来说往往意味着自己与人生某些部分的和解与释然。耐人寻味与美妙之处在于,我们无法预知它意味着什么?”李宗盛的态度是“统统都收着”,因为“时间会去芜存菁。”
李宗盛新近的珍物是7月19日生日时母亲写给他的卡片。随着母亲一年年老去,李宗盛愈发珍惜陪伴母亲的时光。住在台湾北投甚少进城的他,每到傍晚就会骑着摩托车回家吃饭,然后与母亲手拉着手看电视。母亲入睡前,他还会给她捏脚。李宗盛说:“珍物,可以是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让你认识你自己的某个契机。若不是娘老了,我还不知道,原来我可以是个好儿子。”
现场有歌迷问:“大哥,何时再出新歌,何时我们能再拥有一件珍物?”对此,李宗盛表示:“确实,想说的话还有很多。只是年过60岁后,不会那么着急,只想悉心打磨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本报记者 朱渊
相|关|链|接
《珍物:中国文艺百人物语》一书,邀请当代中国文艺界二十个领域的一百位富有个性和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回望各自生命中最重要的记忆与物件,讲述“珍物”与“我之为我”的独特故事。一百位名家包括谭盾、林怀民、徐冰、阮义忠、吕楠、阮仪三、陈燮君、贾樟柯、王澍、李宗盛、金宇澄、钱理群、黄永松、杨丽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