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清凉
黄伟青
  黄伟青

  看到手机里跳出来的高温预警,我并没有太惊讶。这个夏天我已经经历了太多40℃以上的高温,逐渐习以为常。五点出门的时候气温已经接近35℃的样子,我一点也感受不到夜晚带给城市的凉意。好吧,这是新的一天。

  在停车场里给车子做例行保养是公交车驾驶员的早课。发动车子时我瞟了一眼车厢里的电子温度计,42℃,好的,至少它还在显示。昨天早上六点的时候电子显示器上是一片空白。我知道那是因为车厢温度超过了45℃,这时它就会拒绝显示,好像知道我看了会胸口发闷。我拿出早上装好的喷瓶,一边啃包子一边决定:先拖地,然后再考虑要怎么用我的秘密武器,但愿它管用。

  早出场的公交车通常都很干净,因为晚上收班时必须打扫卫生,所以早上拖地其实不是为了卫生而是为了降温。打空调的同时拖地,挥发的水分会快速带走车内的热量,这是很实用的物理常识,这至少比单打空调降温快上30%。昨天有一个乘客因为上车的瞬间车内的空调没有让他凉得“嘶”一下而质疑我空调打得不足。所以,虽然夏季车内的温度标准是23℃,但通常我都会打得更低一些,虽然这让我在开车时必须穿长袖衬衣,而且会感觉颈椎硬邦邦凉飕飕地疼。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公交车上的出风口设置得比较隐蔽的缘故,乘客会因为看不到风才觉得热。所以昨天我在午饭的时候去站点隔壁的文具店里买了一卷米黄色的细缎带,在车里的每个空调出风口上绑上一小段,这样一来车厢里的乘客就能看到风了。

  拖地的时候水不能过多,否则到站点的时候地板干不了就容易滑。好,终于可以显摆我的秘密武器了,它是昨天晚上给女儿洒花露水时想到的,当时她跳起来喊凉,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夏天用薄荷叶泡水来擦席子或是洒在衣服上,感觉就特别清凉。睡觉前我去采了一大把薄荷叶泡水,喷壶里的就是薄荷水加花露水,我本想用它擦座椅,可女儿建议我像喷香水一样地洒一些在车厢里,所以我打算都试试。

  等我折腾完这些把车子开出场地的时候制服衬衫已经粘在我背上从热乎乎变成冰冰凉了。一边开车一边算,从场地到始发站的路程是5公里,大概需要十五分钟左右。昨天我测了一下中午分班休息四个小时以后车厢内的温度是60℃,单靠空调降温的话,降到30℃需要的时间大约要五十分钟。目前刚过五分钟车内的显示温度已经到了32℃,除开早上气温不算太高的因素,貌似这些七七八八的招数对于快速降低车内温度还有点用。我想等到中午的时候我得再拖一下地,洒一些薄荷水来试试。

  这算是斤斤计较,鸡毛蒜皮么?新投入线路上的纯电动车最长续航里程是250公里,空调打得猛了,电耗自然就大,最近的高温天就有好几次电池存量不足需要回场站充电,这样就肯定要拉长营运间隔了。42℃的天,谁没事会出门呢?有事出门却等不来车,换了我也是会生气的。

  哪怕最小的细节也应该去试试,这是我师父带教我的时候最喜欢念叨的话,她是个女司机,所以我也被搞得有点……但她节油节能都很牛,所以我也就很牛,我拿过全国公交节能减排练兵比武的第一名。练兵练的是极值,就像今年的高温就算是极值,对付极值其实一点也没有窍门,就是想到什么,哪怕再细微也都去试试。不要觉得这个一定有用才去做,而是什么都要去做。就像高温天的清凉,你说不清楚什么地方的什么感觉就会让乘客觉得很清凉,也许是一段飘动的带子,也许是一丝薄荷花露水的味道……

  十日谈

  消暑图

  家乡的西瓜酱味道最醇厚、最持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0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健康E题/新民教育
   第A15版:健康E题/新民教育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汽车周刊
   第A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9版:新民健康
   第A30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1版:广告
   第B02版:广告
辽宁本溪行
乘飞机有烦恼
你是人间四月天
想起来就苦笑的那个夏夜
烟雨相对 (中国画)
处暑
做清凉
新民晚报夜光杯A24做清凉 2017-08-23 2 2017年08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