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水平与国际并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近日指出,就糖尿病众多的治疗手段来讲,中国已经和国际上完全接轨了,处于一种并跑的态势。我们使用的一些方法都是国际上目前通用的方法,可归纳为药物治疗联合生活方式管理。从药物治疗来讲,我们按照国际指南和中国指南执行,有一线用药,如二甲双胍;二线用药,以胰岛素促泌剂为主,二线用药同样可以联合其他药物,包括一些新型药物;三线药物可以加胰岛素皮下注射,或是加GLP-1的注射剂。
即便如此,中国糖尿病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真正能被发现的糖尿病患者不到总患者数的40%,而被发现的患者里面能够把血糖控制好的只占40%。大量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和对自己患病一无所知的人群,这些都是防治空白,说明我国糖尿病管理任重道远,新型药物研发和技术创新仍具有广阔前景。譬如口服胰岛素的大胆构想以及临床三期的推进,其应用值得期待。
MMC弄潮疾病管理
以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实现代谢性疾病规范化临床诊疗,要求医院配备齐全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为患者提供完整的检测服务。然而现实中,检测仪器和设备往往分布于不同的临床科室,导致患者就诊流程繁琐复杂,医疗服务效率低下。同时,代谢病患者在平日里往往疏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管理,不重视日常体征指标监测,一旦发生并发症将给自身造成较重的生活与医疗负担。因此,提升代谢性疾病诊疗效率、改善患者出院后管理成为新一代代谢性疾病管理方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项目,基于先进的诊疗设备与物联网技术,打造线上线下整合的诊疗一体化代谢性疾病全病程解决方案。物联网的应用正在助力慢性病管理模式的革新,通过实现一站式标准化数据收集及处理,改变以往慢性病管理难的局面。MMC核心之一是流程优化和规范化的检查。所有检查、诊断数据都会自动录入系统,并自动同步至云端,降低人工记录出错概率,同时对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化管理。量身定制的MMC手机端APP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移动服务,包括记录各项监测数据、预约专家等,确保患者日常疾病管理的依从性。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个性化提示等功能也将陆续上线。
截至2016年底,全国第一批16家MMC中已有11家投入运营。未来,项目将分级打造基层MMC及国家级MMC,全面提升我国代谢性疾病管理能力。
基层继续教育缩小差距
糖尿病的危害在于其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如高血压、眼部并发症和肾脏并发症等)总患病率为73.2%,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多达1200万,脑卒中患者500万,冠心病患者600万,双目失明患者45万,尿毒症患者50万。尤其是在基层,糖尿病并发症的诊疗仍存在很多不足。
以视网膜病变为例,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约2700万人。目前,87%的糖尿病患者就诊于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却在三级医疗机构实施。故而,各级医疗机构医生的继续教育是无止境的,通过积极推广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的提升,有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的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降低群众的疾病负担。近日“糖尿病管理基层公益行培训项目”启动,项目旨在谋求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生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诊疗管理水平,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本报记者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