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川沙百人故事团,不得不说说它的带头人、故事团团长夏友梅。今年75岁的夏友梅原是川沙文化馆馆长,在职时就倡导开展讲故事活动,退休后他专心致志从事这项工作,每年要讲故事数十场。他创作的故事,紧随时代,贴近百姓生活,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生死抉择》,反映改革开放新人新事的《大篷车》,展示信访干部为民服务的《星期六一帖药》,倡导家庭和睦的《开心锁》,对孩子进行亲情教育的《一双破皮鞋》,内容丰富,有情节有人物,跌宕起伏,具有感染力,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他创作了300篇故事共200万字,出版了3本故事集,是闻名全国的故事大王。
为了把夏友梅讲故事经验推广开来,川沙镇专门成立了培训故事员的艺术学校。夏友梅给大家上课,讲创作故事和讲故事的要点、特点。他说:故事要讲得有声有色,入耳入心,必须把握三点:一是要讲,不要读与背。二是熟,做到对内容滚瓜烂熟,倒背如流,这样方可熟能生巧。三是活,要活龙活现,做到有声有色,讲啥像啥,力求通俗化、生活化和口语化。
在夏友梅的指导下,而今川沙镇讲故事队伍已发展到百余人,讲故事之风在川沙镇社区、学校、企业、广场、敬老院遍地开花,其经验甚至推广到其他街道和镇。近两年,故事员把川沙镇解放前参加历次革命战争、地下斗争以及抗美援朝的烈士、伤残军人、革命志士的先进事迹挖掘出来,改编与整理成一批红色故事,然后到街道、社区宣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些中学生听了故事后感动地说: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加倍珍惜。
年已六旬的朱国钦也是夏老带出来的故事员,他也改编与创作了一批故事,内容涉及文明礼仪、社会安定、遵纪守法、消防安全、尊老爱幼等方方面面,每个月都有一篇新故事诞生,受到大家欢迎。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