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完成一生夙愿,郭宝昌谈京剧版《大宅门》~~~
完成一生夙愿,郭宝昌谈京剧版《大宅门》~~~
完成一生夙愿,郭宝昌谈京剧版《大宅门》~~~
完成一生夙愿,郭宝昌谈京剧版《大宅门》~~~
完成一生夙愿,郭宝昌谈京剧版《大宅门》~~~
完成一生夙愿,郭宝昌谈京剧版《大宅门》~~~
     
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成一生夙愿,郭宝昌谈京剧版《大宅门》
花季 初恋上海
耄耋 偏心上海
赵玥
  这次来上海,郭宝昌犹豫了很久,年近八旬的他为了新戏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忙得脱不开身,“我真的不应该来,但我抑制不住”。他还是来了,为了京剧版《大宅门》今晚第一次在上海亮相,为了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为了他一生挚爱的京剧,郭宝昌(见上图 记者 胡晓芒摄)昨天向记者好好地推荐了这部心血之作。

  夙愿得偿

  5岁开始听戏,耳濡目染让京剧成了郭宝昌一生的最爱。生旦净末丑全唱过,从中学起郭宝昌就已经是北京东城的“名票”。在北京电影学院就读期间,他带着京剧社团的同学们一起演出,3毛钱一张票,一场戏下来能有100元的收入,除去场地、乐队、行头的开销,郭宝昌还得自己贴钱请大家吃饭,却依然乐在其中。

  在郭宝昌的传奇人生里,“大宅门”和“京剧”成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两个标签。早在电视剧版《大宅门》里,郭宝昌就融入了大量戏曲元素,这不仅如实反映了他幼年的生活,也体现了他在戏曲方面深厚的积淀与疯狂的热爱。郭宝昌感慨:“尽量广泛地让更多观众知道大宅门的故事,是我一生该做的一件事。京剧是我一生的最爱,这部京剧版的《大宅门》算是给我70多年的京剧情结画上了一个句号,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他是带着使命感来做这件事的,“如果我把这些经历带到棺材里去,不让观众知道,我觉得是一种‘犯罪’”。

  上海情结

  虽然偏心京剧,但郭宝昌坦言,“主要我还是偏心上海,因为在上海演我才觉得必须来,为了来上海我把一个组的人都扔在了北京。”采访现场,他回忆起1963年的时候,“我人生中第一次离开北京,所到之处就是上海”。而他那次来上海,是为了和一个上海姑娘谈恋爱,“那时候满脑子就是娶个上海老婆,还是瞒着我妈偷偷来的,我妈都愤怒了,‘这么大的事儿居然不跟我说,就敢跑去上海见女朋友!’直接把我零用钱给停了。”谈及这段往事,郭宝昌仍忍不住哈哈大笑。

  来上海之前,郭宝昌推掉了甘肃、四川、陕西等各地的宣传活动,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八场戏他一场也没有参加,采访中他重复最多的就是“我真的没有时间”,但还是为了本届艺术节挤出了海绵里的水,“因为我对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个平台心向往之,它给了我们创作人员一种幸福感。我也特别欣赏上海的观众,我的话剧《大宅门》在这里演出过,上海的观众几乎是全国最热情的,太了不起了!”

  从《大宅门》的小说、电视剧、话剧到京剧,以后还会改编成芭蕾舞剧或更多的形式,郭宝昌将上海视作他创作生涯中的一个巨大考验,这其中也包含了试探的成分。

  见习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1版: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中国商学院/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家庭理财/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现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现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8版:聚焦/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趋势
   第A30版: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A32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各个艺术门类在神话中融合
花季 初恋上海 耄耋 偏心上海
艺术家当导览
全新“哥德堡变奏曲”
一则上海小故事
广告
新民晚报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A11花季 初恋上海
耄耋 偏心上海
2017-10-28 2 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