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风月总无边~~~
风月总无边~~~
风月总无边~~~
风月总无边~~~
风月总无边~~~
风月总无边~~~
风月总无边~~~
     
2018年07月0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月总无边
笋的慢板
何 菲
  ◆ 何 菲

  姑姑住在杭州四十多年。每次去她家吃饭,仿佛笋总是有的。即使不在笋季,也总有扁尖焙熄。每次她来上海,龙井茶和扁尖是必备手信。她还教导我,丝瓜可加入扁尖同炒,一咸一淡交融,就有了味道感,模样也更可人。她画得一手好国画,禅意深深,我总疑心她的玲珑灵性是吃笋多的缘故。

  笋是蔬菜,又高于蔬菜,更脱俗于荤腥,有隐士风。中国古代士大夫们对笋有着特殊的执着,体现出他们特有的人格追求。李渔认为竹笋“清,洁,芳馥,松脆”,蔬食之美全都具备了。据统计,全中国最爱吃笋的人数和讲究程度,上海排第一,杭州第二,苏州第三,不过我觉得越笋比吴笋犹胜一筹,尤以德清一带为最佳。将嫩笋尖做成小包装零食的恐怕只有江南了,手剥笋也是江南名吃。北方竹子少,笋的粉丝寥寥,不过北京的旗人中也有不少人爱吃笋,尤其与酸菜同烹。

  早在唐朝时期,京都府海印寺开山祖师道雄上人就从中国带回了竹子进行笋的栽培。在日本,笋是拉面、天妇罗、木鱼汤里常见的配菜。日本人也爱将笋剥壳后直接烤着吃,佐以海盐,或制作成返璞归真的竹笋饭。从中国东渡的食物众多,但窃以为笋的样貌与口味最符合物哀、空寂等日本民族独特的美学范畴,其次是豆腐。

  我表兄是油焖竹笋的拥趸。他生于上海,久居香港,每次回江南扫墓的季节,竹笋虽非时鲜货了,却仍在赏味期。他嘴里常常念叨的就是油焖竹笋,这是江南笋菜的代表,如果用虾子酱油烧,那真是小确幸了。笋的灵秀与口感是任何似是而非的蔬菜不能比的,比如茭白。除了江南,中国爱吃笋的省并不多,粤港地区也不例外,盖因不少笋有微“毒”,容易动气发冷,属于发物。笋里的酪氨酸虽对颜值存在一定隐患,却能一定程度缓解抑郁状态。

  腌笃鲜是江南恩物,有次网评哪道汤能让海外游子魂牵梦萦,腌笃鲜完胜香菇老母鸡汤、咸菜黄鱼汤、酸辣汤、扁尖老鸭汤等名汤,选票名列冠军。这道汤饱含冬的风霜和春的灵性,在清鲜与咸鲜的调和中,迎来一个个江南春雨天。

  前些天一位江西友人雇人在自家山上挖了一麻袋毛笋,装满后备箱,载回上海分发。我也分得几支。这些毛笋一尺半长,体量硕大,还带着泥土。但我对这种个性强悍、易刮油水的笋无所适从,只得快递给闺蜜。闺蜜擅长庖厨,她把肥壮新鲜的毛笋剖开切丁后,加入她特配的作料与上等黄豆同煮,晒至七成干,装入密封罐中。如此笋豆,是她最爱的零食,配合一杯龙井或碧螺春,整个春天都在口里了。大吃货袁枚也曾说:笋脯出处最多,以家园所烘第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文体汇
   第A07版:文体汇/聚焦
   第A08版:伏尔加之波
   第A09版:伏尔加之波
   第A10版:伏尔加之波
   第A11版:伏尔加之波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影视/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盛夏荔枝
老派裁缝的馋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钟王”
笋的慢板
勃艮第的酒
生炒糯米饭
无 题(488)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A19笋的慢板 2018-07-01 2 2018年07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