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老年人玩微信成了一大时尚,不过说来说去主要的也就那三碗豆腐,豆腐三碗:一是什么食物会致癌、哪些吃法防“三高”、怎么可保健康长寿;二是什么都是浮云,老窝老底老伴老友最可靠;三是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辛辛苦苦大半世,想吃啥吃啥想去哪儿玩去哪儿玩。有些段子诙谐风趣,如“活着就是胜利,喘气就是效益”、“父母的钱是大家的,子女的钱是自己的”等,但细细品味,骨子里透出一股凉气,其悲观之态一目了然。
我不是危言耸听。成天讨论养生之法,为健康长寿殚精竭虑,本是惶惶不可终日之心态的表露。那么,老年人如何才能跳出这种悲凉悲观悲情的泥淖?我以为,必须换一种活法,变“悲”为“乐”——乐天、乐观、“乐此不疲”是也。
毋庸置疑,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合理愿望。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老年人应当树立正确生死观,也就是不怕死。活了112岁的老人周有光就说,“不要整天老想着怎么养生”,“整天想着养生反而没有什么好结果。”
所谓乐观,切不要七想八想,管他什么房子和票子,管好自己的身子。要有点糊涂,有点宿命,过好老天给你的每一天,过一天赚一天,笑迎谁也逃不了的“那一天”。
“乐此不疲”就是要找事做,找自己喜欢的事做。喜欢画画摄影的可以开个个人画展影展、出本画册影集;精通种树弄花的可将自己的栽培技术发扬光大;有唱歌跳舞特长和喜好的,可到社区、街道、老年大学的舞台上去展示一下才华……总而言之,干自己喜欢的事,“乐此不疲”,其乐无穷,其利无穷也!现代科学也已研究证实:干自己热爱的事十分有利于健康长寿。
换一种活法,许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