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以盈利为目标,这对大多数生意人来说大概没有什么疑问。至于如何盈利则各有各的门道。笔者在《华人领导的十堂必修课》一书中看到一家公司的案例,有点吃惊。这是中国台湾一家取名“信义”的房产中介公司,总经理周俊吉首先不是动脑筋如何卖房子,而是琢磨行业不道地处有哪些,设法在“信义”上做文章,想出了许多“不合潮流”的经营方式。
举个例子:我们通过中介买房子,一般看了房子满意,价钱谈拢即可签合同。但这位周总坚持要做“不动产说明书”,持续推动这个制度的建立。他认为,如果连买一台照相机都有说明书,购买房子这等高单价的商品怎么可以没有呢?但当时,各部门计算机未联网,房屋相关信息的收集很费时。开发商知道房子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卖时,就会倾向于把房子委托给速度较快的中介公司销售;再则,制作说明书会增加不少成本。这些对创业不久、资金不足的信义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说明书上记载了房屋的所有状况,没有模糊与“打擦边球”的空间,买方一旦知道房屋有自己未看到的问题,就会犹豫再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买卖成交,为什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本书作者郑伯壎教授认为:周俊吉的逻辑是,如果不做说明书,意味着鼓励短视近利,投机取巧,或许成交会比较快。可是,当买主发现房子有问题时,例如买到海砂屋,一定会找经纪人理论。于是,经纪人就要旷日费时地去解决问题而无法安心工作,也要耗费公司更多资源去处理,还会损及商誉。而且,“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确保客户安全的做法一定会日起有功的。郑伯壎写到:“那时,台湾正值经济景气高峰,许多同业都大发利市,但信义公司因为推行不动产说明书,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可是第二年形势突变,景气反转,股市下跌、经济紧缩,房市变成买方市场,在同业纷纷裁员、减薪及关店的情况下,信义房屋因有不动产说明书的保障,累积了不错的信誉,反而逆势成长,业绩增长50%,一下子弯道加速,成为行业中的领头羊,印证了‘让利当计天下利’的说法。”所以周俊吉不认为这是媒体所宣传的“逆势上扬”,而恰恰是“顺势”,在他看来,即使是不守规矩的人,也希望跟守信用的人交易。因此,“讲信重义”才是经营的本质。后来,不动产说明书成为了中国台湾《不动产经纪业管理条例》中明文规定的一部分。
如果说,诚信是经营的根本之道,那么,社会责任就是超越盈利为目的的更高境界。周俊吉认为,房产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和家庭的居住需求,而不是满足炒房的投资客的需求。
这本书列举了不少这样的案例。作者力图通过这些案例告诉我们,企业家与商人还是有所不同,真正称得上企业家的一定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总想改变些什么,创造些什么。他们的经营之道是有魂的,这个魂就是有“天下”的意识和情怀,而不是只有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