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旅融合已势不可挡。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当下,度假区如何提升品质,丰富内涵,吸引并留住更多的人,需要给游客一个乃至更多喜欢的理由。
有时,理由竟也很简单。
例如,今年2月份,吸引很多日本女孩来上海的理由就是乐园老火车站商店里的一只玩具熊、猫或者兔子。这是著名的“达菲和它的朋友们”家族,每年不同的节日,东京、香港等全球迪士尼乐园都会限时、限地推出形态各异、不同尺寸的“达菲”纪念品,为每个玩偶度身定做礼服,今年,上海版的“达菲”一推出便引发了全球抢购热潮。
“达菲”有多热?据悉,每逢圣诞、万圣节等旺季,想在东京迪士尼与达菲合照需要排队3小时,仅去年,东京乐园以“达菲”为代表的玩具创造的销售利润是甜点糖果的近2倍多。上海乐园专设的主题商店已是全球迪粉必到访的“打卡”圣地。
迥异于经典的迪士尼,“达菲”完全是无中生有,它没有诞生于任何一部动画电影中,而是乐园原创的角色。经过十年经营,东京迪士尼成功地把达菲打造成了全球乐园的网红“小甜心”,更重要的是,人们愿意为它买单。
“达菲”的人设原为米奇的玩具熊,它的天团包括像害羞少女的熊雪莉玫(Shellie May),聪明伶俐的画家猫杰拉多尼(Gelatoni)梦想成为舞蹈家的兔子星黛露(Stella Lou)。想象力和细分市场能力的作用下,达菲家族在迪士尼乐园带动的人气和创造的商业价值丝毫不亚于米老鼠和唐老鸭。这就是一座主题乐园成长的奥秘,乐园运营中至关重要的叙事能力,即不断要有讲述新故事、塑造新角色、制造新体验的本土化尝试。设想一下,每个带着米老鼠的宠物“达菲”在乐园游荡的游客,都把自己假想是米奇,这种主人翁的体验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
前不久,尼尔森发布了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报告认为:和过去几年比,当下中国游客的特征可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一是探索。83%受访者更喜欢探索多样风土和文化特色;二是悦己。82%受访者不惜花更多钱,大方犒赏自己;三是开放。77%受访者更乐于深入当地,结识当地友人;四是独特。77%受访者拒绝一成不变,更追求独特体验。显然,未来的游客更加包容,也更加挑剔。
毫无疑问,旅游是年轻人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缩影。新一代游客热衷于花费更多,获得优质体验。他们期待主题乐园更具故事性、舒适性、社交性和独特性。“达菲”现象的实质是情感投资和偶像养成,如同很多真人秀一样,这是新消费人群探索个性化体验的一个鲜活触角。
从这个意义上,主题乐园及度假区远远不是电影的衍生,它本身就是一幅打开的地图。开园的兴奋期过后,需要创造新的奇迹,它蕴藏在日常运营的细节提升里,寄寓于故事本土化的角色塑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