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义桂和温可铮,是迄今为止世界歌坛最负盛名的两位华人歌唱家。
早在高中时代,温可铮就迷恋上来北平举办独唱会的斯义桂先生。因此去报考南京国立音乐院。但不料温可铮考中后才发现,心中的偶像斯义桂已去美国留学。有幸的是,最终温可铮还是跟随斯义桂的老师苏石林学习声乐。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始,温可铮的歌唱生涯如火如荼,且名声大噪,已是中国大陆第一男低音歌唱家。但谦虚好学的温可铮,还是四处找来斯义桂的唱片,反复聆听,认真与自己对比,寻找差距。当面向斯义桂先生请教的念想,一直萦绕在温可铮的心头。
1979年,斯义桂应文化部盛邀来上音讲学并开办大师班,重回阔别几十年的故地。有一天休息时,他无意中从广播里听到一位华人歌唱家用德语演唱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那醇厚辽远又极富感染力的歌声,令斯义桂耳目一新。于是他就打听并了解到此歌的演唱者,这是斯义桂第一次知道温可铮。
斯义桂一直是温可铮最仰慕的大师。但就在他讲学之初,由于温可铮应邀为影片《大渡河》演唱主题歌而远赴云贵一带下生活,故没能及时赶上开学。但温可铮回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补课。他向上音的同事借来笔记,摘录讲课的内容,并了解前几天的全部课程。打那之后,温可铮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场,认真听课、做笔记,而且不耻下问。这引起了斯义桂的关注。
斯义桂的上音之行,不仅给国人送来了一种当代声乐的全新理念,更解开了困惑温可铮多年来声音上的问题,也圆了温可铮要结交斯义桂的一个梦想。
因是同门兄弟,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由于温可铮在“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声音已存在很大问题。对此,斯义桂帮他逐一解决,还辅导他演唱勃拉姆斯的《四首严肃歌曲》,并把自己从美国带来的乐谱全都复印后送给他。这些乐谱中有很多斯义桂亲笔写的注解。
在斯义桂来沪讲学期间,两人交往甚密。温可铮总觉得学不够,因此多次请斯义桂来家做客并辅导。每次他都亲自为贵宾做馅擀皮包饺子,饺子皮薄馅多味美,是斯义桂的最爱。有一天斯义桂生日,温可铮夫妇专程到淮海路买来生日蛋糕,夫人王逑还烧了几样拿手菜和刚学的宁波家常菜,以解其乡愁。有时温可铮碰到困惑,还会主动去斯义桂下榻处聆听教诲。
1992年,温可铮夫妇开始了十年的旅美生涯。初到纽约,他们就接到远在康州的斯义桂夫妇的盛邀。那天在斯义桂家中,温可铮在夫人王逑的钢琴伴奏下,唱了多首他俩久别后的新作。斯义桂听后很欣喜,觉得他有很大进步,声音也变得更漂亮了,当然斯义桂也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并演唱了多首自己的代表作。就这样,两人相互点评,共同切磋,唱唱聊聊,聊聊唱唱,一直到下午才觉得肚子有些饿了。于是,斯义桂亲自下厨,烧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来款待远方的来客。
当天告别时,大家都依依不舍,温可铮与斯义桂长时间地紧紧相拥。
不久斯义桂因病去世,此别也成了两人的永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