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居民垃圾进行收费,是北京等一些城市的做法,而上海自2004年开始对单位垃圾实行收费,却一直没有对居民垃圾进行收费。
“在居民生活垃圾收费相关方案的研究制定过程中,我们考虑借鉴台北的经验,将上海的居民生活垃圾收费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挂钩,在垃圾量的产生、居民分类行为有一种比较好的挂钩机制之后,可以收费。”
唐家富强调,目前上海还有三分之二的居住区域未实行垃圾分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少部分人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执法,会产生执法不公平现象,所以暂时没有马上对居民生活垃圾进行收费的考虑。
他表示,从全国来看居民的垃圾收费,上海要研究的就是和垃圾分类减量挂钩,怎么体现所支出的费用和垃圾量有关,“从上海垃圾处理来看,单纯地收多少钱,并不是主要目的。”上海还是主要通过激励手段,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目前,监管部门正在积极拓展“绿色积分”可以兑换的物品资源,比如节能灯、有线电视付费节目点播权、公共事业费用抵扣等。“希望更多的市民开设自己的‘绿色账户’,形成规模就能吸引更多的商家,提供性价比更高的兑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