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勤奋节俭 敬畏自然~~~
勤奋节俭 敬畏自然~~~
     
2016年06月2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勤奋节俭 敬畏自然
建筑回归人文关怀
陈琳
  ◆陈琳 图/IC

  是什么驱动了人类对建筑的需求?这些需求和欲望又是如何通过建筑师的设计表述和确认?

  由智利建筑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担纲总策展人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正在水城上演。

  被媒体冠以“贫民建筑师”称号的阿拉维纳今年1月刚斩获了普利兹克建筑奖,他和他的事务所“Elemental”长期致力于低成本保障房设计。将一以贯之的建筑理念植入到此次双年展的策划中,阿拉维纳选定的主题“来自前线的报告”(Reporting from the Front),以单刀直入的方式号召各国、各地区建筑师集思广益,对建筑设计的现状进行反思。

  建筑界“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包括中国建筑师在内的众多业内人士,纷纷将目光锁定社会中低收入群体。原本冰冷的建筑物,倏然多了不少人文关怀的成分。 

  平民设计,日用即道

  中国建筑的“前线”在哪里?

  如果有人给出的答案是“摆脱贫困、改善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条件”,应该会获得大部分的人的认同。不过,之前,很多人也把解决方法归之于“发展经济”。“为了经济发展,我们几乎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结果,我们失去了传统,生态环境不断变糟糕,最后甚至连发展本身也变得不可持续。”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中国国家馆策展人梁井宇对当下建筑界的反思,与阿拉维纳的理念不谋而合。

  “人为造成的气候灾难、自然资源日渐枯竭、贫富差距加大。要应对这些挑战,我们让建筑设计本身必须回到不能忽视的‘前线’来,即尊严、福祉与公平。”梁井宇认为,建筑师应当回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勤奋节俭、敬畏自然。为此,他为中国馆定下了“平民设计,日用即道”的主题。

  北京大栅栏的杨梅竹斜街的改造相当考验建筑师的智慧,此地人口密集,老房居多,人均居住空间相当逼仄。建筑师和设计师们试图从复杂繁乱的现实中,找到积极的解决途径。标准营造的张柯,改造了胡同里的儿童图书馆,希望以此作为开端,弥补旧式胡同中公共基础设施的缺失。众建筑的沈海恩介入改造已经两年,他和他的工作室利用对新兴建筑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在旧四合院的房子里搭建了一个符合现代卫生清洁标准的“房中房”,在建造工艺允许的范围内,以化零为整的方式,最大限度利用了不规则的空间。无界建筑的设计师们在观察之中发现,如果在公共空间种植花草,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原本背景复杂胡同住客增进彼此的交流。于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在花园搭建了一排花墙,邀请过路的人们播撒种子。其寓意是,不起眼花草的种子在日后会生发出邻里间和谐与友谊的萌芽。

  之前策划了大型民间手工艺计划“黟县百工”的左靖,这次继续深入乡村,他和建造并维护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十余年的任和昕合作,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踏上一条新的乡村建设之路。

  在灰尘漫天、新老建筑杂陈的茅贡镇,他们找来建筑师和设计师改造当地的闲置资产,把粮仓和周边旧建筑通过墙面翻修、室内改造,整理成文化艺术空间,作为地方手工艺和农产品展示、艺术家驻场工作之用。之后,他们又调动本地学者、村民与外来艺术家、学者的力量,让他们分工协作,以调研、出版和展览的形式深入探究和梳理所在地文化。“村民挣了钱,都想盖水泥房子,我们想出的办法,就是把传统木构建筑造得非常舒服,这样,大家看到可以受到启发,重新看待本地传统文化和古老的智慧。”用左靖本人的话来说,这是一条升级版的“文艺乡建”的路线,既可以使本地民众重新认识自己的社区,又可以让外来者得以系统了解从而展开研究。

  曾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建筑师王澍,也在致力于乡村建设。他在杭州富阳洞桥镇文化村的改造项目中,重新设计、营造了不少当地传统建筑。在和村民不断磨合之后,作品终于获得了当地人的认可和欢迎。在千篇一律的新式农民房和新改造的传统“老宅”之间,更多村民用投票的方式选择了后者。

  “我所说的回归传统,并非试图用未来替代过去,而是对过去进行打磨之后,将之融入今天时代。”梁井宇解释说,“平民设计,日用即道”讲求的,不是让建筑一味干涉,而是用自己的专业积极调解社群生活。“平民设计的宗旨是,使设计成果可以被大多数人所享用;我们必须有节制,并敢于承担责任。”

  建筑师的责任与“野心”

  “从保障每一个人的生活,到阐述和满足人类的需求,从尊重每一个个体,到顾全群体的利益,从经济节俭地生活,到扩大文明的界限,为了改善平凡人的生活的质量,身为建筑师的我们,还要攻克很多场战役。”实际上,从阿拉维纳所提出的“前线”出发,全球各地的建筑师都在用自己的专长,在消弭不平等、减少贫富差距、改良公共卫生系统、支援灾后重建;应对资源短缺、人口增长、新移民涌入、降低社区犯罪、改善交通环境、降低资源浪费、帮助整治环境污染等方方面面不懈努力。

  难民阴云笼罩下的德国,建筑师们并没有展出任何设计实物,只是用墙上的图文资料阐明了他们对一个有机城市的期待。“有吸引力的城市,租金应该低廉”、“好的城市应该有最好的学校”、“抵达的城市是一个移民的协作网络”、“抵达的城市与商业近在咫尺”这些话语句句凝练,直击城市设计规划的本质。

  美国馆的建筑师们则把注意力放到了老牌汽车城——之前宣布破产的底特律的复兴与改造。工业城市的衰败和废弃是一些发达国家正在面临的棘手问题,拿这些城市怎么办,是一个应该尽早思考的问题。

  智利展馆则展出了阿拉维纳参与的智利在地震和海啸之后的重建项目。在不改变地理位置、不牺牲生活环境的前提下,他与他的公司团队天才地想出,只建造一半基础功能空间,剩下的一半由住户自己根据不同需求与能力去填补。这种半成品住宅设计,让社会底层也拥有了购房的机会,拥有了过上中产阶级生活的机会,缓和了房市的恶劣演变。降低了能源消耗,提供了令人舒适的公共空间。这个再造方案被证明有益于缓解社会矛盾。

  巴拉圭建筑师们为改善当地贫困人口居住条件量身定制了一种独特的结构建造方法。在他们的构架上,只要运用普通砖块等最简单的建筑材料,哪怕是未经训练的工人都能迅速造出房屋。

  “建筑师不应该只想着满足建造商的要求,让项目达标,”阿拉维纳表示,以不同的维度去思考多元社会的议题,这是建筑师应有的责任和“野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人物·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互动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互联网天地/金融城周报
   第B04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6版:基金纵横/汇市金市/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中国商学院/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样板
   第C04版:处方/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现场
   第C06版:专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C08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建筑回归人文关怀
那些关怀系建筑设计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C01建筑回归人文关怀 2016-06-25 2 2016年06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