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海派书画近来在收藏界“叫好不叫座”,但以吴湖帆先生的独造之功,仍然异军突起,令收藏家终不敢小觑。近年以来,吴湖帆先生的书画乃至其在鑑藏收藏领域的地位,正日益为人所重,兼带影响到由其门生弟子所组成的“梅景书屋”书画团体。敬华此次2016年春拍,特为组织“梅景书屋”书画专场,亦力图将吴湖帆先生各个时段的书画作品,另集吴氏师友吴大澂、陆恢、吴待秋、冯超然、吴华源、郑午昌、张大千等,蔚为壮观,又有门下如朱梅邨、俞子才、张守成等名贤之作,以为乃师陪衬,成众星捧月之势。借以由点及面,提振海派书画之士气,引发收藏投资者广泛关注。
被称为“独行者”的黄宾虹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被人们所理解,但最近却异军独起,成为各大拍行的头版头条。有着三次出版的《蜀游小景》是其晚年游蜀之后的四十年代中期所绘,即是他中国山水画上获得质的飞跃的一幅重要的见证之作。此幅山水镜心取高远式构图,主体为近处的青山草木郁郁葱葱,山路顺山谷蜿蜒而上。远山以浓淡结合的水墨写出云雾氤氲。高山与居民,繁繁简简,虚虚实实,在如此的对比与互相衬托中画面更加有灵性。这也正如宾虹先生所言:“作画实中求虚,黑中留白,如一灿之光,通室皆明”。此幅作品的上款人墨三,即顾祝同,曾经的黄埔嫡系将领,一级陆军上将,也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张大千所绘人物画外柔内刚、独具风采。他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广涉明清诸大家,再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他把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一一挑出,由近到远,潜心研究。《轻蒲丽人》描写一背身侧脸美女,美女手上持一团扇,姿态动人万千。团扇在中国古代仕女画中是一件经常用来衬托表现女性气质的道具。这幅仕女画充分的展现了他吸收传统人物仕女画技法之后所勃发出熠熠生辉的表现形式,以及对典雅高贵的人物形象刻画拿捏的恰到好处。此为当年大千赠予鹿仲麟之作,鹿自北洋新军学兵营与冯玉祥相识后,随冯戎马生活近四十年,为冯的主要助手。在“北京政变”中,率部先行入城,不费一枪一弹,仅三天就控制北京全城。接着带领军警等二十余人,直入清室,将中国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宫,废为平民。1944-1946年间,鹿仲麟在重庆任兵役部长,时与张大千往来频仍,大千亦有数幅佳作见赠。
过去书画收藏家都讲究一个缘份,什么好东西能轮到谁收藏,似乎都是因缘际会,这就叫做“书画缘”。十五年前,上海敬华拍卖甫乍成立之际,在第一届首拍中有一马一浮致苏盦自作诗卷,在当时以高价成交。十五年来就再未露面于任何拍场,一直为藏家秘玩于高阁,此次蒙得此卷藏家慨然允诺提供上拍,那种欣喜是除却有翰墨癖的嗜者之外所难以理解的。此卷为苏盦所书,“苏盦”即蒋国榜先生,其字苏盦,江苏南京人。性淡泊,不谋官禄,毕生致力于国学研究。先与马一浮先生为友,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之后,执贽拜门,侍事马师甚谨,先生称其为“雅士”,1950年请先生入居其杭州别墅——苏堤蒋庄,直至1966年被迫迁出,十余年间,师生融融。
陈洪绶被当代国际学者称誉为“17世纪最具艺术个性的人物画家”。陈洪绶早期的画法多从晋唐而来,格调高雅。而晚期人物画风更加细谨,人物或怪异、或正常,率皆古雅轩昂,用线方圆相济。以此幅《釀桃图》为例,绘一高士端坐,神态肃穆安逸,一执杖老者手指火炉,似有仙法。人物衣纹线条细劲,但也不乏方折之笔。背景的树石主要以墨线勾勒既不点苔,亦不皴擦,迹简而意淡,具有无穷的内蕴。整幅作品设色淡雅,气息古穆,曾经清咸丰年间广东番禺书画收藏家潘延龄(健庵)珍藏,后有朱复戡先生藏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