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新四军老战士吴志勤逝世 阳澄湖36名伤病员至此全部走完革命征程
~~~新四军老战士吴志勤逝世 阳澄湖36名伤病员至此全部走完革命征程
~~~新四军老战士吴志勤逝世 阳澄湖36名伤病员至此全部走完革命征程
~~~新四军老战士吴志勤逝世 阳澄湖36名伤病员至此全部走完革命征程
~~~新四军老战士吴志勤逝世 阳澄湖36名伤病员至此全部走完革命征程
~~~新四军老战士吴志勤逝世 阳澄湖36名伤病员至此全部走完革命征程
~~~新四军老战士吴志勤逝世 阳澄湖36名伤病员至此全部走完革命征程
     
2016年06月2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后一棵“青松”忠魂永驻沙家浜
新四军老战士吴志勤逝世 阳澄湖36名伤病员至此全部走完革命征程
江跃中
  本报讯 (记者 江跃中)现代京剧《沙家浜》中“18棵青松”的原型人物之一、阳澄湖36名伤病员之一的新四军老战士吴志勤,6月20日在其家乡无锡市康复医院辞世,享年94岁。至此,阳澄湖36名伤病员已全部走完革命征程。昨天,吴志勤告别仪式在无锡市举行,上海新四军“沙家浜”部队历史研究会领导与部分新四军后代,专程前往无锡送别吴老。按照吴志勤生前夙愿,其遗体火化后,将安葬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旁的忠魂墓地。

  76年前,新四军东进抗日,西撤时在阳澄湖留下了一批伤病员,经夏光同志登记在册一共为36人,这就是36名伤病员的来由。伤病员在常熟地下党领导下,在当地人民群众,如著名的“阿庆嫂”等的掩护下,置芦苇荡中养伤。痊愈后,发展成为一支人民武装。“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这是现代京剧《沙家浜》片尾的一段唱词。剧中“18棵青松”,也成了阳澄湖畔芦苇荡里,负伤顽强战斗的新四军战士的代名词。演绎沙家浜伤病员传奇故事的沪剧《芦荡火种》、现代京剧《沙家浜》等文艺作品,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家喻户晓。

  据上海新四军“沙家浜”部队历史研究会会长刘石安介绍,吴志勤与上海颇有渊源。他16岁参加新四军,成为“江南抗日义勇军”一名战士,参加了黄土塘、夜袭浒墅关、火烧日军虹桥机场等10余次战斗。他作战勇敢、机智。在完成一次递送情报时,遇日本哨兵关卡,他携“良民诏”,化装成农民,与上海籍护士陈冰,假扮成夫妻,闯过关卡,及时将情报送出。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因作战勇敢而立战功。

  1983年离休后,吴志勤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弘扬“沙家浜”部队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潜心研究新四军历史,生活在无锡的他,多次回沙家浜探亲,看到茂密的芦苇和清澈的湖水,老人家感慨动情地说:“没有沙家浜,没有这里的人民,就没有我的今天,是他们保护了我们。”

  吴志勤辞世前,其余35名伤病员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有的壮烈牺牲,有的积劳成疾,已先后去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人物·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互动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互联网天地/金融城周报
   第B04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6版:基金纵横/汇市金市/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中国商学院/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样板
   第C04版:处方/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现场
   第C06版:专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C08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扫码关注新民晚报官方微博
最后一棵“青松”忠魂永驻沙家浜
一次援疆行 终身援疆情
坚定信仰 再现英雄
高科技让“肿瘤君”无处遁形
绿色土地整治宣言在沪发布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4最后一棵“青松”忠魂永驻沙家浜 2016-06-25 2 2016年06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