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申城的天气逐渐转凉。正所谓,秋风萧瑟天气凉,又到入秋时分。据眼科专家陈旭介绍,进入秋冬,青光眼也进入了高发期。这是因为秋冬季节气温骤降时,寒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此时青光眼病人的瞳孔容易放大,诱发房水的出口房角突然关闭,会引起眼压升高,从而导致青光眼骤然发作,出现眼睛胀痛、头痛的症状。但许多患者可能还不自知,自己正在逐步跌入黑暗之中。
眼压高未必真得了青光眼 建议定期随访
众所周知,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的主要表现,很多人便认为眼压高就一定就是青光眼。陈旭主任指出,其实这种认识并不正确。“高眼压合并特征性视神经改变和视野缺损才是青光眼的致病机理。”
陈旭认为,除了病理因素,眼压高低同样还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情绪波动、疲劳、天气骤变、血压变化、内分泌混乱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眼压高低。但是,人到中年,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眼底组织结构会逐渐发生改变。例如:晶状体变厚、增大可将虹膜向前推移,使眼房角变窄,影响房水正常排出,大量房水集聚无法排出,便会导致眼压突然升高,诱发急性青光眼。
“不可否认,青光眼与眼压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一个人的眼压始终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或者尽管除了眼压高,眼睛的其它情况都正常,这个状态我们暂时称它叫‘高眼压症’,这种病人可能现在还没有视神经的损害,但是今后发生青光眼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陈旭医生建议此类病人能够做到定期随访,别拿高眼压不当回事。
据了解,正常健康的眼球眼压在10-21mmHg这个范围之间。昼夜眼压波动在2-3mmHg之间,如果波动高于8mmHg了就是异常的。陈旭主任提醒,一旦通过体检或者其他途径检查出自己有高眼压的症状,就应该引起警觉。必须及时找到医生帮助查验高眼压的致病机理。这是因为,眼压的测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首先要看使用的是何种眼压计,测量次数,必要时测角膜厚度,排除角膜的干扰。切不可主观臆断,凭借眼压值就自我进行疾病的判定,随意用药或者不予医治都可能导致对本身的病情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
眼睛胀痛、视物模糊
或是青光眼作祟
陈旭表示,青光眼分为多种类型,主要是由于其非常复杂的致病因素所导致的。但无论是哪一种青光眼,都会出现患病多时却不自觉的情况。他提醒,抓住视觉或者体感上的小症状很关键。
例如开角型青光眼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在病变早期,视神经病变引起的视野缺损位于中心注视以外的范围,视力不受影响,患者多缺乏自觉症状而忽略。患者常常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时,则疾病多已进展至中晚期。晚期当视野缩小至管状时,会出现行动不便和夜盲等症状,最后完全失明。其实在体感上,患者往往是可以感受到不适的。例如眼睛胀痛、头痛,视物模糊的情况。当患者遭遇了以上的症状,便不可再粗心大意了,及时诊疗对于早期将青光眼控制在一个不再恶化的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闭角型青光眼也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类型,其中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青光眼里面也有各种不同的阶段,一旦急性青光眼突然急性发作,也就是眼睛里房角突然关闭,房水排不出去,眼压升高,一般会在晚上感到眼睛非常疼痛,恶心、呕吐,视物很模糊。有时看灯,由于角膜水肿,会出现虹视现象,也就是晚上看灯周围有红红绿绿的彩虹圈。”陈旭表示,慢性青光眼不是一天两天失明的,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所以建议广大中老年人以及高度近视患者,要定期检查眼睛。
据了解,除了生理上的改变,青光眼还是眼科中最典型的身心疾病。青光眼病人很敏感,心理变化很大,病人的心理因素、情绪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陈旭特别提醒,青光眼患者不必给自己过多压力,不要有太多的思想负担,选择与医师积极沟通,配合的方式,才是更利于患者眼疾的好心态。
听眼健康讲座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为退休的中老年群体可以有双明亮健康的双眼看世界、了解眼部保养、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及应对方法,新民健康特联合相关机构开展“秋季护眼眼健康系列活动”。每日电话报名前30名读者可参加本次讲座更可获得专家面对面宣教机会。
感兴趣的读者可拨打新民健康会员服务中心热线021-80261680(10:00-17:00),或发送短信“专家+姓名+联系方式”至13818853479报名参与。
新民健康特邀专家简介
陈旭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欧洲及美国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协会会员。从事眼科临床工作近二十年,发表SCI论文、中华眼科论文及国内核心期刊十余篇。
擅长:白内障及眼前段疾病、青光眼及视神经疾病的检查、治疗。
本板块活动为公益活动,不向参加者推荐医疗服务或者其他商品,相关信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