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动态定位问题
蒋青云指出,上海的一些老品牌,不能是50年前是这样,到今天仍然不变。老品牌都面临动态定位的问题。动态定位要往哪个方向走?一是要“拥抱生活方式的转型”。今天我们处于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转型,因此许多消费品都需要去重新定位;二是要“拥抱年轻人”。如果没有年轻人,品牌就没有未来。消费品是与人相关的,是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如三枪、大白兔等老品牌,如果有更好的选择,更有竞争力的品牌出现,年轻人一定是选择那些新的产品和品牌,所以很多老品牌都应该面临这样的挑战;三是“拥抱新的顾客连接方式”。我们今天“互联网+”也好,“多渠道、全渠道覆盖”也好,“O2O”也好,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连接到你可能的消费者人群。比如,现在80%的网上消费是移动端的,所以要根据目标消费者的生活规律,或者他们的媒体使用方法去连接他们。
分清未来定位层次
未来在品牌定位方面,我们如何做才能有成效呢?蒋青云指出,第一还是要分清定位的层次,我们在产品层面一般强调功能性、技术性;在品牌层面要强调感知价值;在企业层面主要强调市场机会、产业定位。比如方太,就是做高端厨电第一品牌,把其他的业务放弃了,方太也成功地做到了中国厨电领域的领导品牌。
第二,定位过程中需要重视顾客对定位的响应性。刚刚很多企业家提到的例子很好。比如定位正确的话,让我吃瓜子时第一就想到“阿明瓜子”。但实际上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这样的效果。顾客在购买决策的时候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快思考、场景性的,比如冲动型购买。很多快速消费品是这样的。但是也有一些产品是经过慢思考、理性选择的,“第一联想”往往不起作用。你要看你的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是什么,顾客是如何作出决策的。
不断创造新的活力
蒋青云对上海的老品牌问题指出观点,当下,要分清三种境界,不断创造活力。第一种境界只是做一个品牌身份而已,就是有LOGO,有品牌内涵表达,有视觉传播系统。第二种境界就是在品牌身份之上,发力于品牌资产建设,就是强化对顾客的感知价值,强调品牌资产的运营。第三个境界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创造品牌优势并因此获得经济和社会绩效。如果品牌很有名望但是不赚钱没有太大价值,反过来赚钱的品牌没有良好的声誉也不行。上海的老品牌也好,现在面向互联网的新品牌也好,都要遵循这样原理,来逐步实现最终的品牌辉煌。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