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院长带头造假
卷入这场论文造假丑闻的不仅有学生还有教师。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在2011年至2016年间,“罗素大学联盟”中有23所大学隐瞒了至少300起涉及论文抄袭、捏造及数据不准确的案例,其中32篇论文已被要求撤回,其中包括3篇博士毕业论文。
在23所被曝光的大学中,伦敦大学的问题最严重。该校伯贝克学院院长大卫·拉奇曼的多篇论文遭到调查,其中有2篇需要撤回,另有6篇需要修改。报道称,拉奇曼的论文可谓漏洞百出,他的同事曾就他的50篇论文提出过疑问,包括未获得许可便擅自在论文中加入他人的调查数字等。
伦敦帝国学院也上了“黑名单”,该校一篇在《科学》期刊上刊登,讲述免疫系统对抗癌症的“突破性”论文去年年底接受调查并被要求撤回。
英网民称毫不意外
近年来,英国学术圈频频曝出造假丑闻,而23所名校集体“沦陷”更令人们对科研的可信度失去信心。有英国网民回复称:“世界级的教育科研机构都已经堕落了,是人类的贪婪让教育走向了崩塌。”还有人对罗素大学联盟23所大学的论文造假丑闻表示“丝毫不令人意外”。
2012年,英国高校签署学术诚信协议。然而统计数据显示,在131所大学中,只有35所公布有关学术不端行为的年度报告。而英国广播公司调查后称,英国高校出现的科研不端行为数量远高于官方机构给出的数字。根据英国研究理事会发布的官方数据,2012年至2015年间仅有33项科研不端行为的指控。
功利趋使风气不正
英国广播公司指出,过去十年间,英国的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压力日增。学者造假的风气受到功利心驱使,他们希望自己的论文能登上学术期刊,作为研究成果以便顺利申报研究经费。过去10年,已出版又被撤回的论文增加了大约10倍。
另一方面,为了获得学位,许多英国学生也通过提供定制论文项目服务的网站高价购买论文。英国媒体报道称,仅在今年年初的一个月里,就有2万名在英国大学注册的学生定制论文。
与此同时,学术期刊出版的同行评审环节出现造假也令这些抄抄改改、匆忙写出的论文得以“问世”。有业内人士甚至怀疑,出版方为投稿文章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评审专家名单或被泄露,让作者有机会与评审专家取得私下联系。 炎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