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山地区共有12座山峰,其中仅西佘山有20多亩茶园,产量不高。”茶园负责人介绍,由于茶园规模小,年产量大约只有一二百斤。
大清早,10多名采茶女就穿上雨披,身挂篮筐,一起爬上山坡上的茶园,采摘今年第一批明前兰茶。
“大一些的芽头先采下,那些小的芽头还得再等两天,芽头小不好采,容易采碎,而且茶叶炒制香气也会受影响,采起来要特别小心。”在离叶尖一厘米的地方轻轻一掐,细嫩的茶芽儿就到了采茶女的手中。
只见她小心翼翼地把刚采下的嫩芽放入筐中,再轻柔地翻动规整。采茶是有一定讲究的,上等兰茶的标准是一芽一叶,采摘的时候叶子不能太小,不然炒出来的茶叶不香;叶子老了也不能采,否则,炒出来的茶叶不够鲜嫩。这就非常考验采茶工的技术。 茶园负责人介绍,清明前后将进入最忙碌的采茶季,届时需要五六十名采茶工来帮忙,“每两个人负责一排茶树,第一天采过一遍,第二天芽叶又长出来,再采摘一遍。”
要做出最上等的“兰茶”,不但要选取最适合制茶的一芽一叶,还要在采后保持新鲜,当天采当天制完。
高峰期那几天,一天可采下五六十斤鲜茶,仅凭人工难以完成。于是,今年佘山茶园新进了烘焙提香机、全自动扁形茶炒制机和自动辉锅机等设备,可以大大提升高峰时段的炒茶效率与品质。
如今,佘山兰茶还保留着传统的纯手工制茶工艺。刚采下的鲜茶,要经过晾晒、烘干、翻炒等多道工序,才能炒出色、香、味俱全的特级兰茶。
记者看到,“杀青”过后,两名炒茶师傅面对面端坐在两口大锅前,抖、按、捺、推、拓、挺,“铁砂掌”下,炒出一筐筐色香味形四绝的春茶。炒制过后还要筛分,去掉茶末和黄片。经过筛选的干茶,叶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芽锋微露,叶色光润。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最忙的时候。今年,受前期雨水少、持续低温的影响,采摘日期比往年推迟了一周左右,预计整个采摘期将持续40天左右。
“今年发芽较晚,但茶叶品质会更好。”茶园负责人笑着说,经过一个冬天的能量储备,这些明前茶树吸收了足够多的养分,长出的茶芽富含营养,不论营养、颜色、口感、汤色、香气都比其它时期的茶更胜一筹。
本报记者 程绩 通讯员 王颖斐 摄影 岳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