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国上下,音乐节、艺术节不在少数,通常都由专业领域里的精兵强将操办——常规动作就是邀请国外“同行”登台亮相。在欧美古典音乐陷入财政危机的当下,国际顶尖艺术家在中国巡演已经不稀奇,也成为音乐节、艺术节的常客。他们走过、路过、演过,固然令人大开眼界,但是,除了大师班课程之外,又能为东道主城市留下什么呢?
艺术,是由人创造的。音乐节、艺术节,往往成为“演出季”——与各大剧院的功能重叠,是否应该更注重创造艺术的人的培养?“上海之春”在创办之初,其实就是这样的定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交响序曲《红旗颂》流传将近60年的曲目就诞生于早年的“上海之春”。小提琴家俞丽拿、作曲家吕其明等也是在这个舞台上脱颖而出,成为当今乐坛的大师级人物。今年的“上海之春”,将回归初心——节不在多,出人则灵。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