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西湖,有人首先想到的大概是杭州的西湖和越南河内的西湖。
杭州西湖一向独领风骚,至于河内的西湖,是在出国旅游热潮中被国人发掘到并认可了的。中国有三十几个西湖,最受欢迎的还是杭州西湖,而吸引游人的河内西湖凭的是一种新鲜感。杭州与河内同处亚洲,文化和风习较为接近,能为两国人民共同接受。传说从前有两个仙女羡慕人间的生活而偷偷结伴下凡,正感受着人世的幸福之际,两人却不约而同地担心起来。她们已经触犯了天规,有慑于天廷的惩罚,不敢久留人间,决定返回天国。途中,两仙女依依不舍人间,各自取出自己的梳妆小镜子撒落人间,一面变成了杭州西湖,另一面化为河内西湖。
杭州西湖不仅仅是个湖,还是一个以湖为中心、积淀了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建筑、园林、山水、教育、民俗、工商、农贸、饮食、语言等各种领域丰厚知识的宏观景群。
生活在杭州这一富庶的人间天堂是幸福的,谚曰“苏不断菜,杭不断笋”。以前的西湖中不仅有荷花莲藕,而且多鱼蟹:“未到清明土鲋肥”(鲋鱼,即鲫鱼,明闺秀邵斯贞诗句)。唐朝时,湖中渔火通宵不绝。上海人嗜食之“阳澄湖大闸蟹”,杭州人也爱吃,不过杭人称之为“湖蟹”(西湖有蟹,杭人呼蟹,犹曰湖蟹也)。大闸蟹和湖蟹皆为“绒螯蟹”。
“湖船”为游览西湖的一大特色,唐时,船首多画龙头,船之首尾很高。宋时湖船通常漆以红色。宋贾似道有私家车船,船上无人撑驾,但用车轮脚踏而行。据《都城纪胜》载,西湖舟船,大小不等,大者可容百余客,亦有可载三五十客者。一年四季,皆有游人包租,朝出登舟而饮,暮则径归。清乾隆帝下江南时乘坐的彩船名曰花园船。民国后,洋人曾在湖中驶汽艇。
西湖景区多泉,历代有玉泉、六一泉(以宋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名之)、佛足泉(在宝石山下,石壁有足迹二,俗传钱王故迹)、君子泉(有二,其一在凤林寺后,南宋时,宫廷常在泉中浸鲜果)、暖泉(原在灵隐冷泉之上,今已无迹)、冷泉(在灵隐飞来峰下,冷泉亭的柱上有一副趣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本是一副问联,对者甚多,有一副答如未答的被认为最佳者: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虎跑(此泉以“二虎跑山出泉”而闻名,被誉为“天下第三泉”)。杭州之泉,不可胜数,但至今大部分都已湮没,无从考据。
有人发了一个值得一提的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湖都叫“西湖”?窃以为,答案可能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有的湖本身位于某个地方(城市或山脉)的西面,被称为西湖是顺理成章的;其次是因为有了杭州西湖的名声,取名西湖能吸引游人。再者盖与“西”字的意义有关,古时宾师(不居官职而受君主尊重者)所居的一方谓“西席”,故师曰“西席”或“西宾”。还有一种理由和佛教有关,“极乐世界”是佛教称道的“安养”、“净土”,它远在西方“十万亿佛土”以外,所以也称“西方极乐世界”,是人们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