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起,江苏省每年都要在上海举办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十多年来,海门的农产品都是交易会上的明星产品,海门山羊、京海黄鸡、万年香沙芋艿、江河海鲜等特色农产品成了上海市民的抢手货。
“海门靠江靠海靠上海,江鲜、河鲜、海鲜三鲜并重,鳜鱼、青虾、紫菜等产品已成为海门基地养殖的主导产品,形成了海门独有的舌尖上的‘三鲜’美味。”海门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海门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素有“粮棉故里”之称。多年来,海门瞄准无缝对接上海的“菜篮子”,外销农产品中超过七成送到了上海市民的餐桌上,海门常乐“草莓”、万年“芋艿”、四甲“山药”、“洋扁豆”、临江“小寒王毛豆”、悦来“榨菜”、正余“青皮长茄”等一大批名特优农产品广受上海市民的青睐。
随着海门市委市政府1号文件《海门对接服务上海“55580”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实施,今年海门将加快对接上海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海门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海门将新建供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1万亩,全力打造优质稻麦、设施瓜果、特色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基地,使海门成为上海农产品首选供应基地。同时,海门还将承接上海重大农业项目总投资4亿元以上,实现从上海引进的重大农业项目占比在80%以上;销往上海的农产品增幅在5个以上百分点,实现80%的外销农产品销往上海的目标,努力把海门建成农业接轨上海的示范区域。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建设“菜篮子”的前提。今年,海门将严格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大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与执法检查,让海门农产品成为上海市场的免检产品、上海市民的放心产品。
在当好上海市民“菜篮子”的同时,海门还要做好上海市民休闲旅游的“后花园”。 今年海门将重点发展休闲创意农业,大力建设集农业生产、生态、生活多功能为一体的农业园区,挖掘和培育“海门枇杷·山羊传统农业系统”等农业历史经典产业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举办好“羊家乐”田园风光游、采桃节、枇杷节等品牌农事庆节活动。今后,海门每年还将新建2至3个直面上海市民的生态主题农业公园,到2020年海门将建成12个生态主题农业公园,使海门成为上海市民休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特约记者 俞新美 本报记者 梅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