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联网+创新养老模式幸福九号正式开创性地提出“养未老”概念,使之成为区别于其他机构企业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相信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说“养未老”的概念,那么幸福九号提出的“养未老”具体为何意,又是根据什么提出此概念的呢?
据了解,幸福九号引经据典阐释“养未老”概念。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兄弟三人的医术都挺高明。魏文王问谁的医术最高,扁鹊答道:“大哥最高,二哥次之,我最差。大哥治病,是治于未发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根;二哥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只治小病;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所以我的名气大,大家也认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其实我大哥医术最高。”
治未病一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的一句话:“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唐代药王孙思邈也说过:“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幸福九号认为预防大于治疗,这是从古到今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当今国内外权威机构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研究”发现,在城市社区每投入1元用于综合防治,可以节省8.59元心血管疾病治疗费用,(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 第5期 )
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发现,积极参加社交活动的老人只有1/4出现了认知能力下降的情况,而在较少参加社交活动的老人中,多数人出现了认知能力障碍。(来源:国际在线 http://gb.cri.cn/27824/2011/05/05/110s3238662.htm)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院以及附属医院进行了一项研究,在55岁及以上的这个年龄段,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人存在认知障碍的可能性更小。(来源: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1/27/content_12885016.htm)
英国伦敦大学研究发现,更幸福和快乐享受人生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弱速度较慢,他们在上下床或穿衣等日常活动中更少受伤,自理能力更强。(来源:北京日报http://finance.chinanews.com/life/2014/02-21/5865034.shtml)
加拿大科学家在《内科学文献》月刊上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久坐不动的老年志愿者在每年的认知能力测试中所获得的分数日益下降;活动较为积极的人群认知能力受损情况较轻;而在每天消耗能量较多的人中,90%能够保持多年不变的记忆能力。(来源:《ACTIVITY ENERGY EXPENDITURE AND INCIDENT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OLDER ADULTS》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923462/)
幸福九号根据长沙市对百岁老人综合因素进行调查的报告发现,80%的百岁老人性格开朗、温和,57.41%不爱生气,可见长寿是一种生活态度,良好的心态相当重要。(来源:长沙市委老干部局、市老龄办、市老年保健协会、长沙晚报等《长沙市百岁老人综合因素调查报告》 http://news.changsha.cn/html/189/20151026/361018.html)
幸福九号总裁王磊表示:养未老,治未病,一脉相承。养老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内涵已经不再局限于仅仅满足养老群体的刚性需求,而是延伸到大健康产业,横向业务拓展,纵向产业延伸,外延可以扩大到健康服务、医疗服务、医药器械、健康消费品四个细分产业组成的产业平台。
养老业更加关注于覆盖“一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从“养已老”到“养未老”。养老服务产品也不再仅限于为老年人提供可以方便疾病照护的住处,而是从“身、心、灵”各方面,全面改善养老人群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态。
幸福九号战略大会围绕“养老,养未老”而展开,深度探讨中国新的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