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一种品牌做坍塌,最好的办法就是暴风骤雨般地一窝蜂!别人先进了,才不跟他携手共进,先抱团取暖,再大家赤膊,直到把那种品牌做坍塌为止。
举只例子:上海出现一种很香很甜的“阿姨奶茶”,生意火爆,甚至有人排队买。没多少日脚,跟伊差不多的奶茶铺出现了:“阿爷奶茶”,“阿哥奶茶”,“阿叔奶茶”……都是“阿”字头,搞得吃奶茶的人搞不清爽到底哪一家正宗,“阿爷”大概是“阿姨”的爸吧?
讲老实话,做一杯奶茶并不复杂,要模仿邪气容易。终于,同归于尽,生意做坍塌了。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完了半个世界。
但是,可口可乐也很受欢迎,为什么没人来拿伊做坍塌呢?做过的,但是配方出来的可乐得像咳嗽药水一样。我在想:有独特的绝对保密的配方才是防御“做坍塌”的有力武器吧?
再举个例子:侬拍摄一部打日本鬼子的电视剧,观众不少,反响尚可。顿时,狼烟四起,大家蜂拥而上,侬拍我也拍,大家都来打鬼子,抗日总归不会错,搞得横店到处是穿黄军装的“八格牙路”。千篇一律,鬼子永远是愚蠢并且乖乖钻进埋伏,然后成片倒下,不堪一击;而抗日战士永远料事如神,一场大战役下来只牺牲一两个人……终于,观众看得要呕吐了,快点换台。
还举个例子:之前搞出一个《中国好声音》,刘欢、那英、庾澄庆和杨坤4个歌星来当导师,开导、示范、训练,收视率蛮高。立刻,一大批类似的节目出现了:《《中国最强音》《我为歌狂》《快乐男声》《大地飞歌》……速度之快,叫人始料未及,不会唱的上来唱了,不懂音乐的来做评委了。
把别人做坍塌的好比山寨大王,生于青苹之末,长于江湖之野,平时关紧山门,一旦晓得别人创出一只品牌,做出一种好吃的食品,立刻冲出山寨,见缝就钻,见好就仿,什么经济上的远大目标,什么商标专利,搞山寨的顶顶要紧是快速将别人做坍塌,唯有这样工商局要查都来不及。
然后做啥?关上山寨大门,喝酒、吃肉、猜拳。一旦小喽啰打听到又有啥个品牌出现,山寨主大喝一声:弟兄们,冲啊,帮我做坍塌伊!
我在想:眼下“小杨生煎”还没有被做坍塌,外婆红烧肉也还坚挺,这是为什么?一窝蜂比超强台风还要结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