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29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狼”杰克·伦敦
简平
  简平

  可以说,我是读了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海狼》后,才坚定起一个理想来的。那时,我才刚刚二十出头,在一家房管所里修房、筑路、种树,再加上还受到莫名其妙的钳制,精神压抑,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离开那个地方。可是,那时候没有自由选择工作这一说,所以,我不敢想象什么是自己最理想的职业。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海狼》。

  《海狼》是杰克·伦敦在190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了在一艘名为“幽灵号”的猎豹船上发生的令人惊悚的反抗暴力统治和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海狼”是“幽灵号”船长拉森的绰号,他崇尚丛林法则,残酷的现实使他觉得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战胜别人,因此时刻处于一种不断战斗的状态,冷酷无情,暴力至上,人性和兽性在他的身上不断激烈地鏖战。而那位因海难被拉森救起的韦登,原本是一个有着渊博学识和良好教养的学者,但他被拉森强行奴役后,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免受羞辱和折磨,不得不接受了拉森的人生哲学:强权则王,懦弱则寇。最后,韦登和同样被奴役的女子莫德奋起反抗,修复了撞损的“幽灵号”,扬帆归航,终于弱者战胜了强者,文明战胜了野蛮。其实,我对“海狼”生活信条中的弱肉强食并不太以为然,因为我从来相信善良、正义和道德的力量,但“海狼”另一面所体现的不畏艰难的顽强的生活态度却是打动我的。而这部小说的作者杰克·伦敦恰恰正是这样的人。

  就在创作这部小说的同时,杰克·伦敦接受赫斯特报系的聘请,赴远东采访日俄战争,成了一名战地记者。当他来到东京后,发现日本政府并没有打算将记者们送往前线,而是隐瞒消息,制造歌舞升平的假象,让记者们天天去游乐场边玩边等待消息。杰克·伦敦以他的敏感捕捉到战争近在旦夕,他悄悄地溜到长崎,搭上一艘开往朝鲜的船只。到达釜山后,他想方设法弄到了一条无篷的小船,雇了三名船员,凭借自己十七岁时便在一艘捕猎船上当水手的经验,驾船驶进黄海,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和惊涛骇浪里搏斗了六天六夜,终于到达仁川,这时他已遍体鳞伤,脚、手指和耳朵都冻伤了,携带的行李也坠入大海,但他继而骑马急行军赶往平壤,这是当时一个战地记者所能够到达的最北点。战争果然爆发了,他从那里发出了近百篇前线报道文字和图片。当他回到东京时,那拨还在等待的记者依然在华尔兹圆舞曲中悠闲迈步。《海狼》中那些在海上搏击的惊心动魄而引人入胜的场景描写,就来自于杰克·伦敦的亲身经历,在我看来,他才是真正的“海狼”。我读着《海狼》中这样的句子:他的生命在暴风中熄灭了,可是他还活着,有无限的信念,现在力量不再支配他了,但他成了自由的精神。蓦然间,一个清晰而坚定的理想在我心里升腾起来——我要竭尽努力,成为一个像杰克·伦敦这样的记者。

  多年之后,我真的实现了这个理想,如今我已是一个高级记者(编辑),虽然我远未达到杰克·伦敦的成就,但不管怎样,我一直追随着他,并践行勇敢、坚毅、公正、悲悯这些一个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其实,这也是一个人的品质,正像杰克·伦敦在《海狼》中所说:“大海一浪赶一浪,向天际边滚滚而去,天空没有了,就连我们的桅杆顶也看不见了,但还有一个明朗的所在。这就是世界,就是宇宙本身。”

  十日谈

  我读经典

  脚踏东西文化两只船,请看明日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影视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福彩专版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4版:家装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第A28版:趋势/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前沿
   第A30版:好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A32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给周有光夫妇照相
琐事二则
做坍塌
弄堂往事
“海狼”杰克·伦敦
新民晚报夜光杯A12“海狼”杰克·伦敦 2017-04-29 2 2017年04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