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遇到困难时,主动搭把手,让陌生的邻居熟悉起来,让共同的社区和谐起来。”颐华第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蒋建芳说,这是创建“七彩楼组”的初衷,也是建设“同心家园”的目的之一。
“小区14号楼有退休党员5位,个个都是志愿者。”树立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先锋楼组”率先揭牌。颐华二委自治家园理事会理事长朱富春介绍,这个楼组还住着一位80多岁高龄的老党员张铃,家中陈列着上千件党的珍贵史料,还有他抄写的党史党章。在朱富春的建议下,小区每月的党组织生活就放在张老家中开展。加之张老很乐于与大家分享,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他的家成了小区党员们甚至共建单位经常参观之处。
紫颐园是新小区,入住的年轻人多。43号楼业主自建了微信群。因为孩子,年轻的家长们走在一起,脸熟了,也叫得上名了,时间久了有什么急事彼此还都互相照应。有了良好基础,得名“亲子楼组”。
“年轻人白天出门工作,老人在家照顾孩子,却在发愁带孩子去哪里玩。”曹老伯和女婿想利用一楼门厅空间,设计一个生动活泼的儿童天地。在居委会和居民的共同协助下,儿童乐园建成了。小书柜里陈列的书籍、摆放的玩具,不少都来自居民的共享。孩子们在这里看书、玩玩具、画画,既安全,又方便。
“独门独户不独居,你家我家是一家,这是咱们‘睦邻楼组’的特色。”楼组长许文霞介绍说,楼组居民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平时见面热情地招呼、生活中互帮互助、逢年过节走家串户……楼上楼下如同一个大家庭。走进楼道,温馨感扑面而来,全家福照片贴满了墙面,楼组公约一目了然。“正是由于大家相敬如宾,邻里间的小矛小盾,一般都能快速解决。”
通讯员 任莹莹 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