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现实常常热脸贴上冷屁股,A股并没有喜迎自己入摩,21日早盘各类指数只是略微高开然后走低,和任何一个普通交易日没有太大差异。本人在入摩之前之后一直持有一个观点:A股入摩只是A股成长和开放过程中一个水到渠成的事件,它本身不会改变A股目前的估值水平、价值取向,不改变A股走向。投资者不必过于关注这类事项。
首先,A股纳入MSCI指数实施时间还长,提振不了当下的市场。第一步预定在2018年5月半年度指数评审时实施,第二步在2018年8月季度指数评审时实施。即使有资金驰援A股,也要至少一年之后,远水救不了近火。对于波动显著的A股来说,谁也不能确定明年5月指数处于什么位置,也就不能保证今天买入,能等到明年他们来高位接盘。
第二,初始资金量太少,未来增量也不能提升A股估值水平。有券商预计,按5%的纳入比例测算,将有约合657.1亿元人民币的初始金额流入A股市场。这个数字相对于A股每天几千亿的成交量只是杯水车薪。对于庞大市值规模的A股,未来的增量资金流入也不会显著改变A股的估值状况。A股越对外开放,估计估值越与全球市场接轨。而现实是自由开放的美国股市和港股,平均估值水平还比我们A股还低。
第三,A股已经是部分开放的市场,入摩不会改变市场既有的价值取向。外资不会是“解放军”,来帮助持有垃圾股深套的投资者解套,外资只是掠食者,客气点说是来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生意人。根据计划初始纳入的22只大盘A股名单看,他们看中的标的特征有如下维度:大市值及行业龙头;高股息率;稀缺的、分红稳定、现金流好、估值与业绩匹配的蓝筹和消费股。
第四,A股不一定需要MSCI,但MSCI需要A股。证监会方面也表示,A股是否纳入MSCI取决MSCI,这是商业行为。我看A股纳入MSCI这件事情,充其量只是其对A股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增长的认可。不管A股是否纳入MSCI,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不变。换一句话来说,A股还是A股。
理性的A股投资者应该做什么呢?投资者应该缩小信息关注的广度,集中注意力,选择优质公司深度研究,买入未来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个股。 东方证券 毛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