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流行词手册~~~
流行词手册~~~
流行词手册~~~
流行词手册~~~
     
2017年06月2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行词手册
秒懂
叶开
  叶开

  打算写“秒懂”这个词。

  为了故作高深,我查了“秒”这个字。中文查了,“秒”原意是“麦芒”——“针尖对麦芒”的“芒”,最尖细的那个部分,真的比针尖还细。用“秒”来对应英文second,很神妙。

  中国文化原本没有“秒”这个时间尺度,不知道哪位大师在翻译时如此神会,造福了后人。

  时与空,事与物,到了极端条件下,会发生微妙互换。用状物词“秒”形容时间,就是这样地精邃,非有贯通中西的学养不能“偶得”。

  也有用时间表达空间的。两地距离较远,过去通常说万里之遥,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是多少“遥”。但飞机或高铁的速度改造了我们的空间观,让我们可以很顺利地把空间尺度换成时间尺度。如上海到北京,高铁五小时,飞机两小时,很少有人说多少公里了。又如天文上的一个超大距离,用一长串数字来表达真要“眼花缭乱”了,改成光年,就方便很多。一秒钟,光走过了近三十万公里,一光年,光走过多少公里呢?太大了。

  时间的长短,都是相对的;距离的远近,也是相对的。

  作为时间的一个基础单位,“秒”有专业的定义。我看了好几遍都没能理解,更不用说“秒懂”了。

  “秒懂”,是立即就明白,中间没有什么沉思、长考之类。

  在网上搜了一圈,发现“秒懂”这个词匹配的大多数都是与“色”、与“性”有关的段子。

  于是,我也算是“秒懂”了。

  “秒懂”虽然不是“你懂的”,但是,两者有很深的渊源。在当代中文语境中,种种原因导致了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语,但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很多人都能立即明白。这虽然不是“秒懂”,但是,可以说是“神会”。

  有个不怎么“染色”的段子这样说:一个男生问女友,我真的是你的第一个男朋友吗?女朋友说:当然是啦。真不明白,为何每个男生都爱问这种问题。我秒懂了。

  “秒懂”不需要特别解释,如果需要特别解释,就不是“秒懂”,而是“似懂非懂”或者“不懂装懂”了。

  “秒”作为一个极其短的时间尺度,在一个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形容快速、敏捷、时间短等概念。“秒杀”不用说了,“秒没”也好理解,今后,“秒爱”会越来越多,自然,“秒分”也会随之增加。要说明的是,后两个词都是我临时发明的,不能算是流行词。

  “秒”虽然很短暂,一小时有三千六百秒,但是还有比“秒”短暂很多的单位,例如毫秒(千分之一秒)、微秒(百万分之一秒)、纳秒(十亿分之一秒)。那到底是有多么短暂,我们人类的感知能力,大概是无法测量的,需要高精密的仪器才能测量出来。

  我又去英文的维基百科查了,发现中文版是从这里全盘翻译的,而且翻译得还算准确。我拷贝下来,看看各位的“秒懂”能力值是多少:

  秒的定义: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之间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的周期的9192631770倍的时间。这个定义提到的铯原子必须在绝对零度时是静止的,而且所在的环境是零磁场。

  不管你们秒懂没秒懂,反正我是完全懵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互联网天地/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趋势
   第A28版:聚焦/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消息
   第A30版: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A32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对破坏历史建筑行为一查到底
追思农民何刚 故宫为历史补璧
有图未必有真相
秒懂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3秒懂 2017-06-24 2 2017年06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