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钟点工阿姨,她的日常工作是街道的助老员,也就是每天要到排定的几个孤老家里去探望一下,看看老人情况怎样,并帮忙料理一点家务。
前两周,她参加了街道安排的针对助老的专项培训,主要内容是一些老人常见病的紧急处理和日常护理。虽然用的都是自己的时间,阿姨还是很满意这样的培训,她说关键是“非常实用”,学的都是实际操作,解决的都是可能遇到的问题。另外,培训也能给阿姨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1000多元的学费个人负担200元,通过考核顺利结业后每月工资可增加100元。
无独有偶,我所在小区的保安,最近似乎有些排不开,物业经理解释说是因为有两人去参加培训了。留下来顶班的同事累归累,也并不抱怨,因为这次的培训是“每个人都要轮一遍”。据说这是小区保安参加的第一次全员制专业培训,为期也是两个星期。“培训出来好像没工资可加”,一个保安笑着说:“不加钱,学点规范也是好的。最起码一点,有道理好讲了,不会经常和人吵架了啊。”
从这里,我们已经有理由感受到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正在逐步养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正在成为一种可能和必然。
“这种培训,不长工资也要学。”这是我家钟点工阿姨的肺腑之言,这也是她3年中第二次参加培训。这说明,一方面,在从业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本身有进一步学习的意愿;另一方面,此类“满满干货”的职业培训,确实能对实际工作有帮助、带来益处。
助老员和保安,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工种,在经过相对简单的上岗培训后,基本就没有职业进程中的再充电了。而实际情况是,无论是居家老人的照看,还是小区的日常安全管理,如今都提出了越来越多甚至更个性化的要求。就像我们小区的物业经理说,培训了回来,还要根据这里的具体情况提建议出对策,也就是学以致用吧。
每一行都是一个专业,都和专业学习分不开。期待着经过培训的助老员和保安们,能成为自己这一行的专业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