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模有样的网页,自称“某三甲医院专家预约挂号中心”,不用排队,不用等待,不用找“黄牛”,就能约上最紧俏的“皮肤专家号”……看起来似乎是“捷径”,实际上是“陷阱”。日前,上海卫生行政部门对网络中涉嫌冒用三级医疗机构名义发布医疗广告和就诊预约信息的行为开展清查行动。涉嫌违法的医疗机构受到相应的处理,41个涉嫌违法的网站勒令限期关闭。
对于那些饱受疾病折磨的人来说,焦灼与忧虑很容易让他们“有病乱投医”。除了提醒公众擦亮眼睛之外,山寨医疗网站的泛滥也给医务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山寨网站的内容虽然是假的,但其中推介的医疗专家却真实存在,只不过,这些专家都已从三甲医院退休,受邀去了社会医疗机构。相比起东拼西凑、以假乱真的网页内容,这些医疗专家的存在才是骗局得以成功的关键。
医疗资源的稀缺,使医疗专家成为备受推崇的职业,退休专家另谋高就,不仅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还能缓解医疗资源的短缺,这本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好事。不过,如若医疗专家“所托非人”,则不免害人害己、贻害四方。医疗的专业性,使普通人面对的是一个绝对的技术盲区,要想赢得公众的尊重与信任,首先就必须坚守“医德”底线。所谓“医德”,不仅体现在治病救人的具体细节,更体现在医疗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退休后托身的医疗机构。
“上海华山医院皮肤专家挂号中心”,到底是“华山医院的挂号中心”还是“华山医院皮肤专家的挂号中心”?面对这些似是而非的文字游戏,普通人很难做出准确判断,但对于置身其中的医疗专家来说,如果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尽管山寨网站被查封殆尽,也难保其他骗子机构不会借助他们卷土重来。
针对网络医托行为,相关部门始终保持着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这是治本的关键。但是,监管所能到达的半径毕竟有限,总有阳光到达不了的地方。在硬性的监管之外,医疗专家的医德不能退休,作为医者求真务实的本色不能丢。经此一役,上海市卫计委表示,将对医疗机构发布知名专家、特邀专家,预约门诊等信息进行规范和限制,这是针对医疗机构而言的。对专家来说,鼓励医生多点执业正在成为一种看得见的制度利好,在此过程中,只有坚守医德底线,才能确保多点执业造福四方,而不是制造混乱。无论何时何地,医德都不应“退休”,建立在医者仁心的基础上,才能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为推动医生多点执业提供支持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