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研制疫苗消灭我国小儿麻痹症的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顾方舟教授病逝,享年92岁。看到这则消息,我一时有点愣神。我的腿疾,和我出生着急了点,因此与顾教授研制出的疫苗“错失”有关。
我腿疾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因病落下的后遗症。我母亲多次对我并对他人说起过,我出生时不仅双腿健全,学会走路还比其他同龄孩子要早,而且还特别喜欢走。好像我已预感到自己很快将落下残疾,从此无法正常行走,于是想趁着还能行走就憋着劲多行走。只是这样的体验我毫无印象和记忆。我是一周岁半时,在一次突如其来的高烧后,一条腿从此落下终身残疾。我患的这病就是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
我后来上学,每每遇到淘气同学嘲笑我的腿疾,我就会立马回敬道,我出生时腿是好的,学会走路还比你们早几个月呢。这样的回敬虽然不失痛快,但我心里也会纳闷,为什么这么多同学都双腿健全,蹦蹦跳跳,我却落下腿疾,行走不便。后来更让我有点百思不解的是,我属“50后”生人,当“60后”学弟学妹,尤其是“70后”“新生代”们的身影相继出现的时候,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出生在我后面的这些孩子中,已很难看到有因小儿麻痹症致残的。虽说我总算从大人们口中得到了答案,但这答案却让我惊讶不已,因为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那些在我之后出生的孩子之所以很少有人与我“同病相怜”,其“奥秘”竟然是因为他们服用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免疫疫苗,亦即俗称的糖丸。而这糖丸在我出生时尚未研制出来,我可谓“生不逢时”。
千禧年后,我有幸走出国门,先后踏足爱尔兰、意大利、法国、瑞士,以及日本、韩国等欧亚国家,在这些地方因残疾在诸如机场或其他公共场合受到的礼遇,使我深为感触。比如在车位难求的餐馆门口,我们的车却总能停在最方便的近处,原来是为残疾人驾驶或乘坐的车设定的车位。
然而令我真正深有感触的,是那天我向一位同行的“老外”称道他们尊重残疾人时,他说这是应该的,“因为残疾人为健全人付出了牺牲”。原来“老外”觉得正因为有人因病致残,才促使有人来研发疫苗,也才有了后来出生的孩子的健康。我顿时恍然大悟。就以顾方舟教授来说,顾教授于1944年考取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1955年,江苏南通大规模爆发脊髓灰质炎,导致数千儿童非瘫即残甚至死亡。后此疫蔓延至中西部地区,引发全社会恐慌。1957年,31岁的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进行脊髓灰质炎研究工作。1960年代初,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终于问世。为使疫苗让小孩觉得“好吃”,且方便运输和冷藏保存,又将它制成糖丸。最初糖丸要分不同年龄吃三次,后来顾教授在病毒学上创造突破理论,将三次免疫合并,只需要吃一次糖丸,就能对所有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免疫。
而促使顾教授研制出糖丸的动因,就是我国因小儿麻痹症导致“数千儿童非瘫即残甚至死亡”这样的“牺牲”。这也正是残疾人不需要同情,而要尊重的全部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