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洁冰
加拿大卑诗省议员
卑诗省多元文化厅前厅长
在加拿大西海岸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简称卑诗省),屈洁冰(Teresa Wat)的名字在华人社区几乎无人不晓。从香港到温哥华,从媒体人到参政者,从坐在办公室里朝九晚五的文职人员到奔波在外为华人发声的厅长议员,屈洁冰这个“女强人”,正是不少奋斗在海外华人的缩影。对屈洁冰来说,提升当地华人地位是她的使命,注重人文关怀是她的职业追求。为了弥补对华裔先侨的伤害,避免种族歧视错误的重演,她在议员的岗位上不停奔走。为先侨立碑、发起“竹笋计划”,推动将排华历史写进当地教科书……她是拼争不止的华人斗士,也被《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评为卑诗省的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之一。
颜宏/文
1
两度出任卑诗省政府厅长
屈洁冰,1949年在香港出生,1971年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赴美国夏威夷大学传播系进修并于1980年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新加坡电视台、香港广播电台、南华早报等做了多年的记者与编辑,后又在香港政府新闻处做了多年公务员。
1989年屈洁冰一家移民加拿大。为照顾年幼的女儿,屈洁冰本想找一份朝九晚五的文职工作,但因难舍对传媒工作的热爱,做了几个月行政秘书后便再度投身传媒业,先后担任《明报》加西版采访部主任、卑诗省政府多元文化厅新闻顾问、温哥华多元文化电视台“Channel M”(现OMNI BC)新闻总监以及华声广播华侨之声行政及营运总裁等职。2008年,屈洁冰出任多元文化电视台总监,亲手组建了该台的广东话、普通话和旁遮普语新闻节目。
由于屈洁冰在华人社区的影响,2011年,卑诗省新民主党跟她接触,希望她能出来参加竞选,但她当时并无太多从政意向,同时也认为自己的政治理念与该党有分歧,直到卑诗省自由党找上门来。
从开始和政党有所接触,到2013年决定参选,屈洁冰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心路历程,而其间,她的丈夫起了关键作用。丈夫小时候家境困顿,但作为9个孩子家庭的长子,他从小就有很强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中学毕业后读了一年师范学院就退学当了一名教师,帮助过不少清贫学生。在弟弟妹妹们都上了大学、工作六七年后他才重新回到大学校园。他和比自己小7岁的屈洁冰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系的同学,对屈洁冰而言是“亦师亦友”,对她的人生方向有着很大的影响。2011年,屈洁冰的丈夫不幸因病去世。生病期间,屈洁冰一直伴随在丈夫身边。丈夫对她说:“如果有一天我上了天堂,我希望可以看到你为社区做一些事情。”
2012年,卑诗自由党邀请屈洁冰代表该党竞逐烈治文中区的省议会议席。屈洁冰对自由党有关自由经济、低税率及平衡预算的理念比较认同,答应考虑考虑。但在需要作出是否参政决定的那个星期二,她还在犹豫,是省长简蕙芝(Christy Clark)亲自打来的电话长谈让她下定了决心。2013年,首次竞选卑诗省议员的屈洁冰一鸣惊人,以49.83%的得票率击败其他党派的几位华裔候选人,成功当选。随后她被任命为该省国际贸易兼专责亚太策略及多元文化事务厅厅长,成为新内阁中唯一的华裔厅长。2017年,她以53.05%的得票率获选连任。
2
促成省政府为历史错误道歉
重视多元文化是加拿大的立国之本,来自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都会得到应有的尊重。但是当屈洁冰深入了解卑诗省历史时却发现,推崇多元文化的加拿大曾有歧视华裔的黑历史。
在这片土地上,华裔曾面对贫穷、危险、寂寞的工作,与恶劣的生存环境顽强斗争,为当地的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华裔却一直受到各种不公平的待遇。加拿大政府曾陆续推出“人头税”等一百多条歧视华人的法律。已经在加拿大生活的华人没有投票权,不得在公共部门工作,不能做医生或律师,不得和白人结婚,华人回到中国娶妻生的孩子不能带回加拿大,甚至不能去游泳池游泳。这些排华措施直到1948年才被废止。这之后,一直陆续有人发起活动,要求政府道歉、赔偿人头税。
但自1982年加拿大宪法规定支持多元文化政策以来,卑诗省政府一直都没有对自己的历史错误进行过道歉。
被委任为多元文化厅长后,屈洁冰在卑诗省的7个不同地方召开听证会,动员了1300多人参加,聆听侨界要求省政府就人头税等历史上歧视华人的错误进行道歉的意见及建议。在一次公听会上,一位耄耋老人带来的物件引起了她的注意:那是一沓厚厚的永远无法抵达的家书。发信人是一些在加拿大淘金的矿工,原本他们的信是要寄回广东老家的,可当时华裔被歧视,就算他们付了邮费,邮差也不帮他们将信寄出,他们的痛苦与无奈,他们对家乡的眷恋与思念,就深深地刻印在这一张张信纸里。
屈洁冰根据华裔先侨在卑诗省的历史经历以及老侨民的心声,汇总成一份《华裔历史错误的最终报告》在卑诗省议会进行陈述,并提出了要求政府向华人道歉的动议。最终,该动议获得全部85个议员的一致通过。2014年5月15日,当时的省长简蕙芝代表卑诗省政府为歧视华裔的历史错误正式道歉,卑诗省也成为加拿大第一个向华裔社区做出正式道歉的省份。
屈洁冰还组织成立了一个传承计划顾问委员会,检讨了卑诗省1871年至1982年的近2000份立法,发现并移除了19项含有歧视条款的法案,并发起“竹笋计划”,积极推动将这段华人历史写入卑诗省五年级和十年级的社会科学课程中,让下一代更清晰地了解加拿大华裔的历史。
为了让华裔先侨得到永远的尊重,并且保存他们遗留下来的文化和历史,屈洁冰委托顾问委员会对华裔的历史遗址和重要文物进行清查,筛选出多处代表性遗址,建立纪念碑。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不单单是卑诗省,整个加拿大社会对于华裔社区的认识和了解得到了加深,树立了华裔先侨的历史地位,提升了华裔的社会影响力。
3
祖国强大让在外华人腰杆更直
从政后,屈洁冰一直都十分强调自己的华人身份,并多次访问中国,为发展卑诗省同中国的经贸关系竭诚尽智,辛勤奔波。尽管后来因新民主党和绿党联合执政,屈洁冰不再在省政府担任官职,但她作为省议员、省议会反对党依然活跃于政坛、社区,为华人、为妇女、为社区、为环境,为多元文化等事物奔走。
在谈到女性从政这个话题时,屈洁冰表示,作为一个女性,从政确实十分不容易。民众对于女性政治人物通常更为苛刻,认为女性应该专注于家庭,而非出来抛头露面,对女性从政的能力也容易有所轻视。同时,男性作为政治人物出现时,一身西装总不会出错,而女性则需要在装扮上花费不少功夫。
因为不同文化背景,虽然她的英语很好,但是本地人的一些笑话她依然不能完全理解,和华人居民会面时,又要努力学说普通话。在做国际贸易厅长时,涉及的国际贸易内容广泛而庞杂,需要有全面的了解,经常回到家看文件看到夜里两三点。
回顾自己的从政历程,屈洁冰对自己能够担任卑诗省的贸易兼亚太策略及多元文化事务厅厅长有着清醒的认识。那是因为中国现在很强大,亚洲经济也在起飞,而卑诗省政府很重视和亚洲的贸易合作和往来。在所有当选的省议员里,她的中国背景、教育履历、工作经历被当时的省长认为是最合适这个职位的人选,才让她首次当选就能进入内阁担任厅长,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从政的经历更让屈洁冰深深地感受到华人与祖国剪不断的纽带。祖国越强大,华人华侨的腰杆也挺得更直,祖国是华人坚强的后盾。无论华人身在何方,永远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伴。
去年12月,屈洁冰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世界听我说》节目中说,“我不会忘记我身上流的是华人的血液。我以中华文化为荣,我们要作为一个桥梁,把西方的文化带到中国,把中国的文化带进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