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沙漠驼影》是一部令人迷醉的电影,它不仅展示广袤瑰丽的沙漠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它倡导人类的一种探险精神,挑战极限,挑战自我。女孩罗宾·戴维森,独自一人,有四匹骆驼、一条黑狗相伴,徒步从澳大利亚中部爱丽斯斯普林斯出发到艾尔斯山,然后穿过西部荒漠到印度洋,全程1700英里,历时195天,完成了一次不可思议的壮举。
这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本片根据罗宾·戴维森自传体畅销书改编,罗宾穿越沙漠是在上世纪70年代,迄今已有三十多年。在影碟花絮的访谈中,现实中的罗宾虽已年过花甲,但在她的神态中,我依然可以看到一种果敢和坚毅。我向来崇拜探险者,在十多年前出版的一本书里,我这样写道:“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依然会按部就班地生活,但一旦出现一个现代都市的探险者,我们忽然之间就被一种欲望唤醒,我们身体内平时蛰伏的骚动顷刻间如火一般燃烧起来。我们会以静默的姿态出现在展览馆里,面对从大自然深处带回来的照片,心底里一方面赞叹探险者的勇敢和伟大,另一方面感谢探险者用他们的行动,展示了我们自己的力量……有许多次,我抑制不住地想去为那些出征者送行,我想去触碰他们的肌肤,想在他们显得伟岸的躯体前作一次膜拜。”观看《沙漠驼影》,又一次激起我往昔情怀,激起我对罗宾英雄一般的尊崇和敬畏。
电影以罗宾的一句话开篇:“有些流浪者在哪里都是家,有的人却在家里也无所适从,我就是其中之一。”罗宾原本可以过普通人一样正常的生活,但她被荒漠的纯净、热风、空旷和辽阔所吸引,她厌倦了都市生活,厌倦了都市生活的重复、单调和放纵。她想知道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更想知道“我是谁”,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一个普通人可以做到世界上任何事情。罗宾本质上是具有探险精神的人,她的血脉里留存着冒险的种子,她父亲年轻时就穿越了东非,用鱼叉捕过鳄鱼,最快乐的时光便是独自一人在丛林中徜徉。罗宾以父亲为榜样,父亲是她最大的骄傲。
扮演罗宾的是米娅·华希科沃斯卡,几年前在新版《简·爱》中还显得稚嫩,可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她迎着阵阵风尘,踩着滚滚沙涛,强大的内心充满征服的渴望,瘦弱的躯体散发出执着的光焰。这是一次艰难的旅行:路途遥远、荒无人烟、炎热、狂风、沙尘、缺水、迷路、丢失指南针、野骆驼袭击、失去了黑狗、孤独、寂寞……她有过犹豫,想过退却,也质问过旅行的意义,但最终,在蔚蓝的大海边,她用到达,完成了一个探险者胜利的仪式。在寂寞的旅行中,人和动物相依相伴,比如罗宾和骆驼、黑狗;在漫长的征程上,人和人相互信任、相互帮助,比如罗宾和摄影师、当地土著长辈。罗宾用胜利者的姿态,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消弭孤独。
本片的导演约翰·卡兰,拍过《面纱》,这是一个擅长拍摄女性角色和讲究视觉效果的导演。他说:“我想拍一部景色优美的电影,澳大利亚在电影中本身就是一个角色。”绵延的沙漠、绚丽的天空、血红的落日、漫天的沙尘、忠诚的动物,野生的植物……电影画面美丽,节奏舒缓,取景讲究,角度多变,用光华美,色彩饱满,再配上如泣如诉梦幻般的音乐,怎不令人沉醉其中?这是一部充满诗意的电影。
罗宾这样说:“骆驼之旅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而且永远在进行。”我们作为现代都市人,什么时候开始这样一次永远也不会结束的旅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