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间谍上海落网记
姚华飞
  ◆ 姚华飞

  女佣报案 提供线索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同年6月初,上海市公安局局长办公室接到淞沪警备司令部转来地下党一位同志获取的一份重要情报:本市陕西南路141弄3号的威特克家可能设有秘密电台。这份情报是如何得来的呢?

  原来,在威特克家有一个中国女佣,名叫杨梦芝。她最初在“白俄”李琳尔家帮佣,由于勤快淳朴,颇得李琳尔夫妇好感,每月给她25美元工资。奇怪的是,李家有客时,总要把杨梦芝母女俩赶到厨房,不准出来。1949年3月,李琳尔夫妇离开上海去美国前,介绍杨梦芝到威特克家当佣人,并将南京西路静安别墅一个小亭子间连同家具送给了她,还对她说:“共产党是不好的,你在我家里看到的事不能让别人知道,否则对你不利。今后你要好好在威特克家干下去。”对威特克,杨梦芝并不陌生。过去,威特克经常进出李琳尔家,是一个衣冠不整、穷困潦倒的“瘪三”。可是,当她这次来到威家时,情况已迥然不同:住房宽敞,摆设讲究,显得很有钱。

  更叫她费解的是,每周一、三、五晚上,都有一个小矮个子来到威家,而且他似乎不讲中文,一来就与威特克夫妇一起进入客厅,关门上锁,不知干些什么,室内总是传出“滴滴答答”的奇怪声音。

  对于这些异常现象,杨梦芝在上海解放前就对同情她的小叔胡宏达说过,胡也曾对她说过“不要离开威家,将来会有用处”。现在,上海已经解放了,自己该怎么办呢?

  杨梦芝决定去找小叔商量。其实,杨梦芝的小叔胡宏达,早就是中共地下党员。上海刚解放,他就被党组织派到淞沪警备司令部保卫部门帮助工作。于是,在上海解放的第三天,胡宏达就陪着杨梦芝向有关部门报告了这个线索。

  测向侦听 锁定方位

  上海市公安局侦察人员很快查明,威特克家解放前确曾设有秘密电台。但是,这个电台究竟是商业电台还是间谍电台?它在解放后是否还继续活动?威特克的政治背景又如何?这些都还有待查清。

  为了解开这些谜团,上海市公安局反间谍部门决定进行深入调查和严密监控。侦察人员查阅了旧警察局大量档案及外侨管理部门的登记资料,仅发现一些零星记载:威特克·裴可亭,32岁,无国籍,曾做过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巡捕、善后救济总署运输部司机等,1948年失业;其妻艾拉·裴可亭,无国籍,无业。

  接着,经过对威家的日夜监视和调查,发现威特克夫妇都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有两个小孩,虽无职业,但生活却相当宽裕。威特克每天频繁外出,接触人员关系复杂,住房窗外有一根天线,其长度、形状与电台天线的架设特征相似。经秘密设点测向侦听,果然在每周一晚7时至9时、周三晚8时至10时、周五晚9时30分至11时,都能捕捉到从威家方位发出的电台信号,其波长、呼号经常变换,电码为5字一组,其编组方法与国民党军、政、特工系统使用的密码迥然不同,很可能是外国的密码,内容尚无法破译。

  至此,侦察人员已经可以判定,在威特克家中设有秘密电台,这个电台早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即以秘密方式活动,至今仍在发报,有专职的报务人员,显然负有特殊使命。

  多方侦察 辨认目标

  根据杨梦芝的反映,侦察人员早已知道有一个小矮个子常去威家。然而,这时外线侦察员遇到了困难。因为威特克所住的这幢楼中居民成分比较复杂,进出人员很多,不容易准确鉴别出入威特克家的人员。况且,经常进出这幢楼的小矮个子有好几个,很难弄清究竟哪一个是去威家的。同时,威特克驾摩托车外出时,警惕性很高,经常采取一些反跟踪手法,使监控工作难以奏效。

  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使案件有所突破,经研究,决定发挥杨梦芝的作用,让她按照侦察人员的要求观察和反映威家的情况。

  杨梦芝发现,威特克常拿回材料交其妻打字,常去威家的小矮个子在威家拍发电报,威家会客室壁橱上方是一块用地图掩盖着的特制夹墙,里面藏匿着电台、文件和手枪等。

  接着,杨梦芝设法取到了威特克的照片,并在其房间窗口设置信号,使侦察部门掌握了威特克和进出威家人员的动态,准确地辨认出前去发报的矮个子。

  与此同时,侦察员乔扮成三轮车夫,在威家附近张网守“客”,终于在—个下着大雨的夜晚,把矮个子“请”上了三轮车,并顺利地“送”到了他的落脚点,查明了这个貌似华人的小矮个子是葡萄牙人,名叫巴比·蒂斯太,在荷商安达洋行任职。

  侦察人员还不断变换对威特克的监控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战术,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他凭借娴熟的摩托车驾驶技术进行反侦察的伎俩,基本上掌握了他的行踪,发现了与他有可疑关系的两个人。

  秘密取证 顺藤摸瓜

  经过40多天的全力侦察,案情有了重大进展。但是要战胜敌特,还必须取得确凿的证据。

  侦察人员决定设法直接进入威特克家,以取得必要的证据。侦察员们利用威特克一家外出参加朋友婚宴、看电影等机会,进入威特克的家。在杨梦芝协助下,侦察员成功地在威家秘密夹墙里和威特克的皮包内取得了证据。从情报内容、电台型号及密码编组使用特征等情况判断,威特克一伙是负责重点收集中国军政情报和苏联情报的美国间谍。

  侦察人员不断强化对威特克夫妇的监控,顺藤摸瓜,查明了全部组台间谍人员,特别是其领导人。

  罪证确凿 间谍落网

  经过上海市公安局侦察部门周密部署,1949年10月25日晚,公安人员一举将威特克夫妇及其间谍组织成员收入法网,并缴获收报机5部、发报机4部、英文密码11册、照相机4架及手枪、录音机、军刀、打字机、情报底稿等一大批罪证。

  经过审讯,威特克交代:他于1948年秋被原善后救济总署运输队同事李琳尔招募,并接受了专门技能训练,担负了搜集中国及苏联驻沪机构情报的任务。威特克先收买了在苏联驻沪商务代表团中兼职的“虹”酒吧经理杰里·亚可夫。两个月后,杰里被苏方解雇,威特克又通过杰里发展了苏联驻沪机构的4名中国职工为情报员。

  1949年1月,李琳尔发给威特克电台2部、5000美元、手枪1支、子弹50发、密码2本,并将他的报务员袁兴发、巴比·蒂斯太介绍给威特克,布置建立秘密潜伏电台。威特克将其中一部交由袁兴发,架设在南京西路静安别墅130号,另一部由巴比·蒂斯太任报务员,设在自己家中。

  1949年4月,李琳尔离开中国前夕,将威特克交给一名叫约翰的外国人指挥。5月初,约翰又将威特克移交给一个名叫汤梅子的外国人领导。汤梅子告诉威特克,他将化名“斯蒂思”,通过租用的邮局私人信箱与威特克联络,同时还交给威特克新的密码本及电台呼号、波长表等,并送给威特克轻便摩托车一辆及一笔美元。

  上海解放后,威特克除向汤梅子汇报活动情况和接受指示外,汤梅子也常将自己的密码电报稿交威特克带回拍发,并从威特克那里收取总部的密码指示。

  根据威特克等人交代,上海市公安局反间谍部门又将杰里·亚可夫、窦嘉福、朱文德、孙德芳等4人逮捕归案。至此,共捕获间谍分子9名。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这些案犯均对自己所犯罪行供认不讳。

  威特克间谍组织被侦破以及敌特成员的全部落网,是上海解放后中国反间谍侦察部门与美国情报机关进行斗争的序幕。它为以后的反间谍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文根据著名作家杜宣等人提供的材料写成)

  摘自《上海滩》2016年第4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互动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金融城/互联网金融/上海物业
   第B06版:基金纵横/汇市金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金融城周报/中国商学院/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6版:文娱台历/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C08版:艺坛特稿/国家艺术杂志
美国间谍上海落网记
上海童话
生死呼吸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15美国间谍上海落网记 2016-05-07 2 2016年05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