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漫步街头
上午一觉醒来,林林姐已不在宿舍,桌上留下一张字条,她去上课了。童画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这是她勤工俭学省下的钱买的,她把51job、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各大招聘网站地毯式搜索了一遍,找出所有和她专业相关的招聘职位,逐一投了简历。等到她走出宿舍的时候,已经大下午了,只感到眼冒金星头发涨。
上海,上海是个怎样的城市呢?上海人走路真快!出入写字楼的人们拎着公文包在旋转自动门来回穿梭,步履匆匆,连马路上的行人走路的速度也比别的城市明显快出不少。地铁里更不用提了,遇到有换乘站的站台,人们一个比一个走得急,好多人甚至在小跑。起先,童画还以为出了什么事,一路观察,才发现原来不过是为了尽快赶上换乘的另一班地铁。在这里,时间多金贵啊!
漫步在热闹的街区,童画不断地为上海人的穿着而赞叹。体面的上海先生或小姐被包裹在裁剪得体的西装或套装里,衣料温适,线条简洁。这里是欧风港派的世界,经典黑白灰流行,欧洲摩登与海派休闲结合在一起的款式最受欢迎,很少看到大红大绿的服装。上海人穿得并不前卫,外来的款式略经改良,舒适雅致。
想起同学余佳莹,怪不得她很会穿衣服,原来是这个城市熏陶了她。上海的节奏很快,可是上海人的穿着却是温和、有质感而无压迫力的,就像这个城市的老街区,有种让时光停驻的娴静气质。
童画漫无目的地逛到了儿时听过无数遍的淮海路,虽然此时她忧心工作着落,没有心思游乐,但是当满街的梧桐、洋房、拱门、细窗映入眼帘时,还是着了迷。她好奇地看着马路两边的建筑,粗壮的法国梧桐,罗马式的阳台,碧绿的常春藤,浪漫四溢的café,bars,鳞次栉比装饰典雅的商店散发出浓浓的摩登都市氛围。此时正是草木繁茂的季节,阳光透过掌形梧桐叶的浓荫间隙,光影斑斓,疏密有致。这个城市的气质是如此的精致而安然。
童画见过别的城市的街,宽大是宽大,却有点单调了些。上海的街,窄归窄,斜归斜,但各式各样让人回味无穷。弄堂里的一幢幢房子,红陶筒瓦,圆弧檐口,西班牙式尖尖的屋顶,细细的长了锈的窗棂,支出了一个洋气漂亮的酒红色欧式遮阳棚。她想起了张爱玲半个世纪前的小说,旧时光,新天地,仿佛每扇窗户背后都有一个隐秘的故事。
站在弄堂口,回望蜿蜒细长的小弄——她彷佛也看到了自己,不知道前方的路是不是也会这样绵延曲折?
不知不觉中到了新天地,已经是傍晚时分。昏黄的灯光映照着星巴克咖啡馆青色的砖墙,在这片石库门里弄改造的建筑群中,看着那些青砖褐瓦和拱形的石库门门框,这里已不是上个世纪的民居了。门外是风情万种的中式弄堂,门内是完全西化的生活设施,时空真的是能如此轻易穿越的吗?童画孤寂地观察着露天酒吧里休闲的摩登男女,直至华灯初上,新天地一片灯火璀璨。
世辉下班后,来到这里和她碰头。他到星巴克给童画买了杯咖啡,双手捧给她,自己却没有。童画问:“你的呢?”“咖啡没什么好喝的,我还是喜欢喝茶。”世辉说。“那我也不喜欢喝,给你。”童画推给他。“你第一次来上海,我当然要买给你喝啦,我给你买的焦糖玛奇朵,很好喝的!”明显前后矛盾,世辉还浑然不觉。童画忍不住笑出来,心疼地挽着他的手臂。一杯星巴克三十几元,相当于两个盒饭的钱,世辉肯定是不舍得自己喝,省酒待客,待她这位甫居上海的女客。
“想吃什么?你刚来上海,我请你吃好吃的!”世辉讨好地说。“菜肉大馄饨。你说的,上海最好吃的!”“好吧。我知道一个馄饨很好吃的地方,就在师大附近,走,我带你去!”
童画一手捧着咖啡,一手被世辉紧紧地牵着,走进地铁,来到师大。世辉带她七绕八绕,绕到一个弄堂口斜伸出来的一块三角空地,馄饨摊就设在这里,一对上海夫妻经营着这个摊子,他们卖的大馄饨皮薄肉香,八块钱一碗,便宜又好吃,学生们下课总爱来吃。
“怎么样?上海好吗?”“好!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我小时候听家乡人说的上海,好像过时了,现在感觉更加时尚现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