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八村“帮帮邻”服务站位于一栋普通居民楼的一楼,入口正对着一个服务台。一位身着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正在操作电脑,为居民提供各种咨询、报修等服务。
服务台左边是一个大的活动室,里面摆放着两排桌椅,一面墙壁上刷着草绿色涂料,另一面墙壁上则刷了一层黑板漆。“一面墙壁涂上黑板漆,方便低龄段孩子开展涂鸦等游戏。”工作人员佳音介绍道,这些桌椅都可以调节高低,便于成人、孩子根据活动需要调节高度。
在这间90平方米左右的服务站里,除门口的收费窗口外,原有的物业办公区域被压缩在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里,其余的空间全部向居民开放。小屋里,装上了新型空气净化器与超声波水槽,还设有多媒体电视、投影、音响等设施。
根据小区居民的生活需求,服务站还增设了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快递代收、便民网购体验中心、曙光中医药养生基金会设立的公益推拿点、儿童阅读角、摄影俱乐部等。
“每周三,我们都会来这里工作两三个小时,为居民提供运动肌肉调理等服务。”曙光中医药养生基金会的陈正晓介绍道,来这里的居民多为50岁至65岁的中老年人,一般有颈椎病、腰椎突出、膝盖增生等不适。每周,他们要为近十位居民提供中医推拿、按摩服务。
“服务站特色服务主要瞄准两个人群,一个是中老年人,一个是孩子。”服务站管理方浦房集团总经济师周焰介绍道,一次,他听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人说,为了能在第六人民医院看一个专家门诊,早晨六点就赶去医院,轮到他挂号时发现,专家号已经挂完,直到下午一点才挂到号。针对中老年人看病存在挂号难等问题,服务站还开通代挂号服务,居民可以去服务站预约,也可以通过手机语音进行预约,成功后,按时去医院挂号处缴费即可。
在服务站的墙壁上,张贴着数张孩子们做航模的照片。周焰说:“服务站不仅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也鼓励更多居民来这里开展特色活动,免费提供场地。”他们发现,小区内有很多达人,服务站就主动为这些达人免费提供场地,请他们组织社区小朋友开展各项活动。
“现在,越来越多市民搬进公寓,不知道楼上的邻居是谁?针对部分居民敲门串门不方便等原因,服务站希望放大串门的场景,吸引更多居民来这里串门、聊天。”周焰介绍说,服务站是物业公司的一次创新尝试,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服务平台,成为居民的好邻居,也为居民之间提供沟通的桥梁,为更多居民搭建一个互帮互助的平台。
目前,除了“线下”服务外,浦房集团还开通了“帮帮邻”微信公众号,居民可以“线上”享受更多便民服务。本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