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
扶持文化企业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保税区管理局经发处处长肖凡在论坛上表示,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中提别强调,要在上海自贸区发展总部经济,打造一个整合贸易、物流、资金结算为一体的亚太地区乃至于全球的营运中心和营运总部,文化类企业也不能缺席。
“上海自贸区内的文化产业需要有营运中心诞生,整合成总部经济,进行业务统筹,扩大管理区域,从覆盖上海开始延伸到华东地区乃至于全国。”肖凡表示,为鼓励文化类企业进行探索和尝试,政府将拿出相应的资源,包括贸易便利化,乃至于资金支持。他介绍,国家和上海市都有文化发展基金,针对上海自贸区又有一个专项发展基金。管委会将辅助企业进行申报,争取支持。“我们还会针对文化类的特殊行业,包括重点企业,如总部经济类的,拿出一定的资金,真金白银的支持企业,从而让其降低营运成本。”
他进一步表示,自贸区还将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专门为文化类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比方说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就要争取在专业化服务上有所为,促进区域内文化类企业的发展,和文化贸易的发展,由此产生辐射效应。”
制度创新
支持文化贸易
上海海关自贸区工作组的副组长邱海滢在论坛上介绍了海关制度创新对文化贸易的支持,并表示制度创新将持续推进。
“在一线的进境环节,先进区后报关的制度同样适用于文化产品,这意味着货物入区现在只要半天时间。此外还有保税展示交易的制度,文化艺术品提供有效担保后,就能出区展示交易,交易后一个月内向海关办理申报和纳税的手续即可。”他表示,去年海关还和文广部门合作,创新美术品便利通关制度,解决了区内文化贸易企业的迫切需求。“按照原有规定,美术品在一线的进境环节,海关就需要验核文广部门出具的批准文件,在出区销售或者展示的时候,还需要文广部门再签发一次批准文件。但在一线进境环节,文广部门的批准文件必须凭货到以后进行相关的审核以后才能出具,这就使得美术品入区耗时长,成本高,影响展示交易等环节。为此,海关将一线进境环节的验核文件改在二线出区环节,大大提高了效率。”
在检验检疫方面,曾经阻碍艺术品入区的3C强制认证也被改为评估,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外高桥保税区办事处副主任胡俊彦表示,2015年通过两次审核,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专门在全国唯一的保税区设立了文化艺术品的专项查验场站。“场站和它的监控无缝对接,对它的安全包括外观的保护也起了非常好的作用。”
挖掘艺术品
金融属性
作为主办方之一,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总经理胡环中在论坛上发言,表示交易中心将着力打造大通道、大平台、大金融,完善文化艺术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大通道 即交易中心构建的成熟、专业、优质的艺术品进出境通道,为海内外文化艺术品交流架起桥梁,打造一条快捷、便利、专业的国际艺术品通道,让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更加通畅。
大平台 即交易中心成立以来努力打造的文化艺术全产业链服务。通过通道服务、保税仓储、展示交易等方面功能的开拓,目前交易中心已经成为自贸区文化艺术产业综合性、示范性服务平台。下一步将通过实物交易、电子盘交易和衍生品交易突破传统销售模式。
大金融 意在发掘艺术品的金融属性,以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为基础,硬件上打造全球艺术CBD,为全球艺术品交易提供支持服务;软件上打造全球艺术财富管理中心,为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提供支撑服务平台。
胡环中透露,交易中心已获上海市金融办批准,成为全市首家可从事艺术品交易的服务中心。“我们将从现货托管电子盘交易开始,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逐步打造艺术品现货和权益类服务体系。”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