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8:艺坛特稿/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香中国
留住阅读
吕敬人
  吕敬人

  在数千年漫长的古籍创造中经历着各种书籍制度的变迁,在不断完善中推陈出新,并不断衍生出新的书籍形态。中国近代书籍设计起步于上个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一扇被封闭久远的文化之门,吸纳多元外来影响。在上世纪初的中国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丰子恺、钱君匋等一大批文化人、融合传统和外来文化,开启五彩纷呈的民国书籍艺术风景;1949年后的一段时期,中国最优秀的美术家们都服务于出版行业,如曹辛之、丁聪、张慈中、任意等创作出一大批至今仍可称之为书籍艺术的经典之作。这次成就卓著的设计界前辈张慈中先生的书籍艺术纪念馆的建立,正是中国书籍艺术承上启下,衍生发展的重要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书籍文化丰富而多元,出版界对书籍设计开始有了改变滞后观念的迫切感,生产力、生产工具、生产关系的巨变,必然引发阅读载体,出版体系构成,产出授受关系,设计思维概念等等革命性的范式转移。出版、设计、印艺业的有识之士开启了广泛的国际化交流渠道,使更多的设计师们以开放的心态和学习的诚意,对东方与西方、传承与创新、民族化与国际化、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有了新的认知。他们打破装帧的局限性,投入大量精力和心力,强化内外兼具的编辑设计用心,为创造阅读之美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批又一批设计新人涌现,他们的优秀作品被读者喜爱,令国内外瞩目,因此才有了当今中国书籍设计的新的面貌。举一例,上海新闻出版局自2003年开始主办中国最美的书评比活动,每届评出的20本再参加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的评选,十三年间,有287本书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奖,其中的15本设计获得包括金、银、铜奖在内的“世界最美的书”称号。“中国最美的书”也成为书籍设计业的品牌,很多读者纷纷购买收藏,体现了设计的价值。

  中国书籍艺术在近些年虽有较大的发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出版单位为经济促销,只把功夫着力于封皮的表面打扮,为省时间和成本,放弃内在编辑力量的投入。浮躁的做事心态使不少书的文本叙述流于平庸,许多书籍设计师因巨量劳动和低廉的设计费而无法生存。但这一现象并没阻止一批有良知的出版人和有责任感的书籍设计师开始反省做书的意义。他们不畏艰难,苦苦实践使这一行业有了更多的共识:书不仅要有一件“漂亮”的外衣,还要有内在书籍设计整体概念的倾注。设计师应成为文本传达的参与者,象导演那样让信息在页面空间中拥有时间流动的含义,使书成为文本诗意表现的舞台。出版不能只谈“价”而不顾“值”,要物有所值,原创的精品书能传世后代才体现做书的价值。设计是一种态度,设计要专一、有温度、讲细节,文本叙述的丰满才能带来阅读的动力。

  中国书籍艺术是一条动态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国的设计师要用敬畏之心珍惜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具有谦卑且冷静对照古人做书的进取意识,脚踏实地做好传承这门功课,同时又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海纳百川,尊重发展规律,才能融入进步的潮流,这也是中国书籍艺术能持续发展的动力。

  创造书籍之美,留住阅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互动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金融城/互联网金融/上海物业
   第B06版:基金纵横/汇市金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金融城周报/中国商学院/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6版:文娱台历/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C08版:艺坛特稿/国家艺术杂志
重温那些不应忘却的故事
书香中国 留住阅读
新民晚报艺坛特稿/国家艺术杂志 C08书香中国
留住阅读
2016-05-07 2 2016年05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