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日前在郑州举行以“安全保障,引领创新”为主题的夏季论坛,多位部委高官与会,聚焦新能源汽车安全述说高见。
“没有安全,就没有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说,新能源汽车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发展基础仍需打牢,“电动汽车隐患正在逐步显现”,整车性能品质没完全达到消费者的需求。
和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由于有了一些新的因素,比如说电池、电机、电控等系统,增加了一些起火甚至爆炸等安全风险。据统计,2011年以来,我国发生电动汽车事故31起,其中2015年9起,今年上半年8起。随着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车辆、电池及线束的老化问题,安全风险进一步增大。
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涉及全产业链,也涉及产品全生命周期。从全产业链说,事故原因涉及到电池单体、电池组和管理系统、线束、高压部分、充电桩、充电站等。近来的17起事故中,有4起是电池系统事故,有6起是相关部件事故,有2起是充电系统缺陷引起的,还有5起是违规改装或者不当使用引起的。从全生命周期看,安全问题涉及电池及整车的制造存储、运输使用维护、报废回收拆解等全周期的各个环节中。去年以来动力电池的存储运用、整车运行、老旧车的搁置这几个环节都出现了安全事故。没有安全,也就没有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追求安全是企业的天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说,电动汽车处于起步阶段,除了与燃油车在安全方面的一些共性外,还存在因能源结构改变而带来的诸如高压电路、动力电池等新的安全问题。
电动汽车技术成熟度还不足,市场考验还不充分,消费者的信任度还很脆弱,我们需要尽量避免因一两次大的安全事故而伤害整个产业的发展。追求安全是企业的天职,绝不容忍安全隐患。安全是规范出来的,要高度重视标准、法规和监管的作用,设计安全的标准和法规,有些是科学研究和论证定下来的,有些则是产生诸多教训后总结出来的。企业必须严格按标准和法规生产、管理和运营,监管部门则应该严格执法,要使达不到标准的产品和违规者支付应有的成本,绝不能容忍劣币驱逐良币。
不能把人命当儿戏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说,新能源汽车从“试用”已经过渡到“能用”,从“能用”再进展到“好用”,距离还很大。蔡司长举了几起电动大客车燃烧事故。去年4月,深圳一辆电动客车充电时,由于过充引起电池过热失控,引发火灾;今年5月,珠海一辆电动客车运营过程中,因电池故障导致起火。大客车燃烧事故,“多数原因是电池组的技术故障,电池热失控等”,纯电动车的电池技术尚未明显突破,电池衰竭快,使用寿命短,续驶里程短。交通用产品不是试验田,应是成熟的产品,千万“不能把老百姓的人命当儿戏”,此并非危言耸听。
笔者以为,大客车燃烧事故案例,对小客车的警示同样适用。包括小客车在内的电动汽车,自燃事故不断,问题就出在电池安全性。至2015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率达到0.1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
电动汽车自身安全防护性不足
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说,近一年来,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除少部分低水平的产品进入市场原因外,也有由于自身安全防护性不足、充电和运营监控防护不够等所导致的安全事故。新能源汽车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新能源汽车整车的安全、动力电池单体及系统的安全、充电基础设施安全等诸多环节,需整车与动力电池以及基础设施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强整个系统工程技术的完善与提升,建立有效的运营安全及充电监控保障体系,加强安全监管,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运营效率,保障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效果,切实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张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