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打针、换换药……这似乎是人们对于护士的普遍印象。然而在申城,不少护士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甚至还在门诊“坐堂”,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
专业护理成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活习惯改变,直肠癌、膀胱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为挽救此类病变患者的生命,医生会通过手术切除病变部位,然后在患者腹部左侧或者右侧开一个口,这个口称为造口。患者出院后需要在造口处粘贴一个袋子来装排泄物。医学上称这类患者为“造口人”。中国每年新增“造口人”十万以上,然而这类患者的苦恼却常常得不到关注。由于长期随身带着一个袋子,造口的并发症及其他不便之处,让“造口人”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痛苦。
顾佳妮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4位国际造口治疗师之一,她最擅长的,就是为这些病人做好造口术后护理,为了让“造口人”重拾尊严、勇敢乐观面对生活,3年前顾佳妮接受了专业培训,取得了国际造口治疗师证书。如今,她已经习惯了每周一、三、五下午,早早地等候在诊室中,耐心、细致、周到、贴心地对待每一位前来的造口患者。每天面对“造口人”散发出的恶臭和腐烂的伤口,她都会精心治疗。面对患者精神上的打击和情绪的不稳定,她总是耐心地为患者给予心理上的疏导。每接诊一位患者,就多了一位忠实“粉丝”。
“有一位患者让我记忆犹新”,顾护士说,“那是一位家境贫寒的农村女大学生,因为害怕术后将永久佩戴一个造口袋生活而拒绝手术,当时主治医生带着她找到我的时候这位大学生情绪非常低落,每天以泪洗面,常常冒出想轻生的念头。我问她,你怎么看待造口?她擦了擦眼泪轻声告诉我她刚刚得知自己患了肠癌之后,站在学校的操场上,看着同龄人有的打球、有的散步,谈笑风生,觉得老天给她开了个莫大的玩笑,在这如花的青春岁月得了直肠癌,觉得一切都已离她远去。听罢,我意识到原来病人的心结在此,她是害怕术后再也不能像其他同龄者那样过正常人的生活了。于是我举了很多鲜活案例,耐心、真诚地与她沟通,告诉她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造口护理产品的出现,‘造口人’也可以与正常人一样活得精彩。我还给她看了其他病友发在朋友圈的生活照,用事实证明有很多人,与她一样,但是依然幸福地生活。另外,我还交代了造口术后各方面注意事项,最后她感谢我能懂她,她答应接受手术治疗。”
在这间小小的诊室内,顾佳妮接诊了无数术后造口有问题的患者。这位年轻的80后不顾造口排泄物恶臭、刺鼻的气味,一边细心地、轻柔地为患者护理造口,一边给患者及家属讲解造口护理知识,运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为每一位前来的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造口护理方案。
“医院里最了解病人需求的莫过于护士。”新华医院护理部主任姜丽萍说,“相比医生,护士更耐心、亲切,交流时间也更充足,用病人易于理解的语言为他们讲解。她们的工作不止在于帮助他们减轻痛苦,更多的是在患者无助的时候带来希望,让他们认识疾病,战胜疾病。”
助力专科医疗服务
据姜丽萍介绍,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明确了护士职业发展路径,拓宽护士职业发展空间。
“新华医院非常注重鼓励护理人员基于护理中临床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创新,或者是信息流程的优化,或者是医疗器具的创新,或是管理服务的改进。这些创新和改进会给患者带来更舒适、更安全的护理体验。希望更多的护理创新发明能够申请专利。”姜丽萍说。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的工作不仅仅是打针等操作,更主要是对于病情观察和病情变化的预见能力。“今年3月中旬的一天,当天中午我值班,正在治疗室排口服药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位家属在护士台大叫一声‘医生,救救我孩子,孩子不行了’,当时,我们中午所有上班的护士都快步跑到护士台,只见家属抱着9床3个月大的婴儿,面色青紫,意识不清,我赶紧问家属,孩子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家属说给孩子喂了几口奶,就成这样了,我当即怀疑患儿因为呛奶导致呼吸窒息,因为患儿本身是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肺炎伴喘息收治入院的,指挥一位护士赶紧到医生办公室叫值班医师出来抢救,我和另外一位年资高的护士立即采取哈姆立克法给予急救,同时把患儿抱到准备室进一步抢救。”新华医院小儿呼吸内科护士长王利维说,“我们立即给与患儿心肺复苏,同时打开氧气给与患儿高流量吸氧,另外一位护士给予吸痰,经过拍背吸痰,1分钟之后患儿开始出现咳嗽反射,并吸出大量白色黏痰和少量奶液,接着给与患儿头高位,渐渐地患儿面色青紫褪去,逐渐红润,最终摆脱了危险。”
中医护理特色明显
“其实在中医领域,特色护理更是大有看头。”上海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张洁说,“我们医院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52个中医护理方案落实的基础上,护理部根据各专科特点对方案进行细化,同时新增14个方案,目前,全院共实施61个中医护理方案。”
据张主任介绍,上海市中医医院首创一门式综合管理模式,将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康复、中医护理信息管理、中医护理健康档案、中医护理随访,集中医养生为一体的管理。开展中医换药、热熨疗法、拔罐、走罐、刮痧、悬灸、温灸、督灸、蜡疗、隔姜灸、中药离子导入、中药湿热敷技术、经穴推拿、中药灌肠、耳穴贴压等共计四十余项中医护理技术。
“今年三月,我们收治了一位病患,当时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血压增高,并伴头晕头胀,后来经过初步诊断为中风。”张主任说,“这位病患入院后。我们除了给予中药汤剂镇肝熄风汤和清脑方之外,还配合砭石、中药离子导入、走罐治疗两周后,患者至今病情一直稳定。”
在张洁看来,根据中医腧穴、经筋理论等,将中医护理技术砭石、中药离子导入、走罐、疏经通络操四种技术结合成“四步法”操作,并根据标本兼治、平衡阴阳、结合现代神经生理学、解剖学和康复理论选穴。通过以上方法达到内外结合、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联合方法,使肢体的各个肌群得都调节,充分改善中风肢体偏瘫患者的痉挛状态,发挥了中医简便廉效的优势,降低了中风患者的致残率。
“中医综合护理模式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由单一护理为综合护理,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张主任说,“像我们现在在中风、失眠等领域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下一步也准备在更多的医疗领域进行尝试。”
记者手记
“护士+”大有可为
随着医学科学和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 护理工作的职责范围与功能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护理领域。为使护理工作能够与医疗技术水平同步提高,并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护理的专科化发展是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
目前,像上海的老龄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慢性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端实用型护理人才是解决现存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像“造口师”等特殊护理领域,不仅可以服务于手术造口领域,而且在久卧床榻的老人褥疮清理上大有可为,让病患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拥有有限处方权或独立处方权的高级执业护师参与慢性病的管理和基层医疗服务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日本、台湾等亚洲的国家和地区,近年也出现了拥有处方权的高级执业护师,活跃于社区、养老机构等基层医疗服务场所,为慢性病的管理提供了优质服务。因而传统的护理加上专业的诊疗知识,这样的“护士+”,在今后一定会成为护理领域的主力军。
>>>相关链接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1820.5.12-1910.8.13)因她在克里米亚进行护理而闻名,被誉为“提灯女神”。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开创了护理事业。1908年3月16日,她在88岁高龄时被授予伦敦城自由奖。“5·12”国际护士节是全世界护士的共同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的创始人而设立的,这一天就是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