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心理分析师汉斯·吕克特说,把事情往后拖是一种人性的体现,一些久拖未决的任务可能因此转化为压力,给人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学界对此有个相应的专有名词:拖延症。这一症状通常分两种:刺激型拖延症和逃避型拖延症。
一般来讲,患刺激型拖延症的人喜欢在压力下工作,他们习惯把事情拖到最后,并在紧张不安中“高效”完成任务。
对逃避型拖延症患者来说,他们拖延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担心无法很好地完成任务,一些完美主义者通常属于这类人。
拖延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理痛苦、负罪感等反应。吕克特说,想告别拖延症的人一定要认真对待自己的问题。严重的拖延症患者可寻求专业人士帮助,某些情况下也可在亲友帮助下自我治疗,“重要的是找到拖延的原因,并重新明确哪些是要优先解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