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去看望徐老时又聊起他的香烟牌子。徐老回忆道,其实他的绘画兴趣就是从香烟牌子开始的,一张一个情景,许多下面还附有文字说明,好像微型连环画,要想看完整故事,就要想方设法搜集一套,又好看又好临摹,所以就开始搜集了。16岁那年来到上海,在杨树浦学生意。听说老城隍庙有各种香烟牌子出售,每逢厂休他就带好所有的零花钱前往淘宝,那真似刘姥姥走进了大观园,样样稀奇。不仅有中国的,还有外国的;有文学的、历史的、童话的、成语的,还有“京剧戏文”、“世界之最”等。徐老接着说,记得有一次他刚淘到一套《西游记》就迫不及待地边走边看起来,一不留神把路边摊主小方凳踢倒了,摔坏了一只玻璃杯,摊主一把揪住要他赔,一摸口袋只剩三分回去的电车票钱,无奈只得将一支英国钢笔作抵押,待下周厂休时再带钱来交换。几年工夫,使他不仅买到《隋唐全传》《西游记》全套,还买到《红楼梦》《三国》《水浒》等文学名著的数个版本。前几年徐老全部赠给了家乡的艺术馆,共有6000多件。
徐老说:“现在的青年人已不知道香烟牌子了,它虽然小,但反映的是大社会,大世界。当时还有许多美术名家执笔参与创作,是集文学性、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其中许多文化因子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可谓一朵璀璨奇葩。”
晓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