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教育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6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绩中等 未必将来“没出息”
多多鼓励 激发潜力“争上游”
王蔚
  在各种评优活动中,一方面,看着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里有同学戴上一顶顶的“三好学生”“十佳少年”“尖子生”“优秀生”之类的高帽子,不少其他同学和家长真是“羡慕忌妒恨”;另一方面,不要说是老师眼里的“差生”,即便是那些中不溜秋的学生,也往往容易被忽视,他们既与评“先进”无缘,也常常得不到被“重点关心”。那么,中游的学生,他们真的就注定永远没有长进吗?谁来激发他们的潜能和活力?他们的心态如何调节?

  复旦万科实验学校二(7)班班主任邓孜畅说,现在实行小班化,全班总共20来个孩子,其实他们人人都有自己突出的地方,都有特长,有的人尽管考试成绩比别人差了点,但总会从他们身上发现一个值得肯定的优点或长处。“比如,我们班上的小崔同学,上小学前几乎没有学过什么识字、算术,所以,起初的考试成绩不怎么样,但这孩子却能连续两年获得学校的‘小达人’称号,她会乐器、会舞蹈,还会摄影,是个才艺多面手。”邓老师说,不能以成绩是上游还是下游来判断一个学生是“好”还是“不好”,更不能忽视成绩处于中游的孩子所具有的个性特长。 

  市二中学心理教师周宇说,身边总有这样一些同学,智力好,知道学习重要,但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管不住自己;想有好成绩,但效率低,缺乏有效学习方法;渴望被关注,但一旦被寄予希望就感觉压力大,想逃避。这就是中游生——充满潜力的一群。“他们常常被尖子生掩盖,老师多多关注鼓励,会是很大激励。他们常常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不足甚至缺失,要教给他们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周老师说,家长也应摸索教育的方法,培养毅力与自控力。对于安于现状的孩子,可以帮助他们规划未来、并适当给予一些压力。而作为同学自身来说,也不要轻易把考试成败归因于智力、运气或外在因素,而要多从主观上是否努力了、方法上是否正确等环节加以总结,不断完善,要相信天道酬勤。         

  本报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宫迎嘉宾
   第A10版:宫迎嘉宾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8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9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0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1版:波兰 乌克兰欧锦赛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职场方圆
   第A28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高考直击
   第B15版:教育周刊/高考直击
   第B16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7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18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9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0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B21版:人才/教育 培训 留学 移民
   第B22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3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4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5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6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7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8版:人才/招生培训
不再只管自己优秀 多了“我为别人做事”
成绩中等 未必将来“没出息” 多多鼓励 激发潜力“争上游”
广告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B13成绩中等 未必将来“没出息”
多多鼓励 激发潜力“争上游”
2012-06-13 2 2012年06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