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5:教育周刊/高考直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6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光”外延宽广重点考查思辨力
董晓蕾
  向明中学 董晓蕾

  如果说2011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试题要求考生对两句“寓意深刻”的铭文进行思考,重在测试考生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和思辨力,那么今年“心灵闪过的微光”则是对上述命题风格的延伸,既体现了语文高考命题的相对稳定和连贯,又“稳中求变”,从以往侧重于对外在世界的观照,转向对生命个体内心的审视,体现了上海作文命题的开拓性。

  作文材料由两句话组成:“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就命题本身而言比较抽象,在这里“微光”的象征含义丰富,引人深思。它可以指独特的生命体验,如对过往人事、生活片段的回忆或感悟;也可以指某种稍纵即逝的情感,爱与恨、友谊与亲情、希望与绝望;更可以指某些理性的思考,诸如对生与死、梦想与信仰、恐惧与无畏、正义与道德的追问。“微光”一词外延宽广,能鼓励考生发挥个性,言人之所未言。

  材料作文强调整体把握。这则材料可切入的角度很多,而材料的思辨性主要体现在后半部分:能否把握内心闪过的“微光”构成了天才与普通人的区别。考生可由此问题深入思考,剖析缘由:天才之所以杰出,不仅在于他们善于发现,更在于他们懂得坚守;而普通人大多缺乏面对内心的勇气,或畏惧权威,或媚于流俗,最终舍弃了对自我的坚持。万物皆有本性,只要能够回归内心,守望本真,就能超越自我,成就人生。考生在写作时要尽可能联系社会实际,也可以结合教材文本进行拓展,谈及文化艺术、社会政治、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相关事例,从而阐释“观照内心”在当下语境中的意义与价值。

  这则作文材料是今年的新变,不仅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内心、表达自我有着积极的导向功能,也给高考作文的命题带来了有益的启示。高考作文命题应遵循写作的基本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要能够激活他们真切的内心体验,让每个人都有情可抒、有理可议、有话可说。如此,才能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找寻到内心真正的“微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宫迎嘉宾
   第A10版:宫迎嘉宾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8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9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0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1版:波兰 乌克兰欧锦赛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职场方圆
   第A28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高考直击
   第B15版:教育周刊/高考直击
   第B16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7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18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9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0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B21版:人才/教育 培训 留学 移民
   第B22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3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4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5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6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7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8版:人才/招生培训
“微光”外延宽广重点考查思辨力
选篇有格调 出题较平实
广告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高考直击B15“微光”外延宽广重点考查思辨力 2012-06-13 2 2012年06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