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守”住位置不肯动
下午1时许,记者来到2号线世纪大道站厅。天气很热,熙熙攘攘的乘客中,有不少手里拿着各色饮料,边喝边等车。站内每隔20米左右就有收集垃圾的装置,铁架子上的半透明垃圾袋中,已经扔在里面的各种垃圾不到一半高度。
世纪大道站没有安装屏蔽门。一些乘客正排队等候上车。“有些乘客可能为了排队时‘守’住自己位置,因此喝完饮料直接就把空瓶罐扔下站台,把站台下的轨道当成了垃圾桶”,世纪大道站值班站长徐卿告诉记者,“虽然垃圾桶就在旁边几米远地方,但有些乘客就是不肯多走这几步路。”徐卿介绍说,工作人员每周两次到站台下清理,每次能清理出4铅桶垃圾,其中主要就是装饮料的塑料瓶、易拉罐等。
据了解,这种类似情况在地铁1号线南段、地铁3、4号线等一些没有屏蔽门的车站都不同程度存在,还有不少乘客将用过的餐巾纸扔下站台,或直接往下吐痰。
驾驶员异物可能造成错觉
据地铁运营中心有关人员介绍,地铁运营中有相关规定,钢轨上不应存在异物。如果列车驾驶员进站时看到前方轨道上有明显异物,可能采取紧急停车措施。以2号线为例,目前发车间隔大约3分钟一班,早高峰期间更加密集,一旦因为瓶罐等异物给驾驶员造成错觉,认为有危险,出于安全考虑的紧急停车既有可能伤及车上乘客,又有可能造成运营线路上的大面积延误,从而影响整个路网运营。
而且高速行驶的列车还可能使钢轨上的硬质垃圾弹射起来,万一飞向站台上候车的乘客,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站务员 凌晨清理难度大
为了及时清理隧道内垃圾,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世纪大道站内值班员和乘务员每周两次进入隧道清理垃圾。清理工作必须在当天的运营结束后进行。清理工具有两种:夹子和撬棒,夹子用来夹软质垃圾,对付卡在钢轨里的易拉罐,就要用上撬棒。负责平时清理隧道垃圾的站务员王毅力告诉记者:“虽然清理工作多数都在凌晨进行,但是因为站内空调在运营结束后就关闭了,连日来申城气温都很高,隧道里也分外闷热。列车停运时,一丝风也没有,隧道内温度能达到35℃以上。”每次清理完,乘务员都是一身大汗。
地铁工作人员呼吁,乘客切莫把站台下的轨道当作垃圾桶。“我们苦点累点清理倒还在其次,关键不要造成安全事故,那就悔之晚矣!”
记者 吴强 实习生 陆翔